茅盾、李无影30年代农村小说的比较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和李无影在中韩两国农村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代表作“农村三部曲”和《第一课第一章》、《土地的奴隶》更是堪称经典之作,受到过很高的评价。本文将以这两组作品为中心,来比较茅盾的乡土小说和李无影的农民小说,并进而以对这些小说的比较为基础,从微观角度来观照中国乡土小说和韩国农民小说大系,以期为乡土小说和农民小说概念的阙定提供一定的参照。本文首先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和韩国现代农民小说的发展过程,然后指出了茅盾和李无影作品的独特之处。即,他们的作品都是对传统的变调。这种变调就使二人的作品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接着,本文比较了“农村三部曲”和《第一课第一章》、《土地的奴隶》的现实主义倾向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悲剧色彩。揭示了中韩两国三十年代出现的“丰收成灾”、“勤劳致贫”等畸形社会现象不是由农民的不勤劳造成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然后,本文又对这两组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进行了分析。两位作家都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但茅盾对故乡的审视要比李无影多几分理性,而李无影的作品中流露出的乡情则更浓郁。最后,本文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三部曲”和《第一课第一章》、《土地的奴隶》,验证了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农民小说定义和界定标准,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了两点补充:一是,农民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直接反映社会,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实践意义。二是,乡土小说包涵着对国民精神的一种客观审视。
其他文献
世界植物园500多年来的科研行进轨迹既是整个生物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表现出人类对植物资源发掘与利用,使之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从16–17世纪的植物园主要研
文章认为菲律宾语言政策的制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殖民历史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制定、完善语言政策会增强菲律宾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其经济文化、教育、移民和语
传统研究从外在的角度探讨课程文化的发展规律,把它视为一个被动的他组织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程文化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机制:“开放”是课程文化发展的
2000年以来,国内课程文化研究呈现出的繁荣发展态势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课程文化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化、具体领域课程文化研究的聚焦以及课程改革文化价值选择的审视等成为近年
本文旨在对知识经济形态下,人的发展理论与现实的研究进行探讨性的充实。根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人学理论,对知识经济形态理论进行了新探,并对知识经济进行界定。在这个“新”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国内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医疗技术间的竞争,更是一场综合实力的竞争,医院后勤服务作为医院整体服务的重要保障,在这场竞争中
<正>医院的后勤服务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管理尤其注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医院后勤管理必然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权管理体制和
目的探究针刺督脉组穴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及病房的60例中医诊断为眩晕,西医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
当前,农村中有为数众多处于"失学、失业、失管"状态的闲散青少年,他们无事可做,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极度贫乏。由于家庭和社会监管不力,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性,他们极容易聚在一
菲律宾在亚洲国家中英语普及程度最高,英语优势给该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其国语——他加禄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大不如英语,文化遗产也缺失本民族特色。语言政策对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