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使用时间≥14天,胎龄﹤37周的32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胆汁淤积的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使用时间≥14天,胎龄﹤37周的32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胆汁淤积的早产儿为PNAC组,未出现胆汁淤积的为非PNAC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发症、营养支持及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29例研究对象中发生胆汁淤积的有28例,发生率为8.5%,PNAC组胎龄、体重明显小于非PNAC组;2.合并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贫血的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明显升高;3.PNAC组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持续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平均用量大于非PNAC组,脂肪乳平均用量低于非PNAC组;4.PNAC组Apgar 1分钟评分、Apgar 5分钟评分低于非PNAC组,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大于非PNAC组。logistic回归显示PN持续时间>28天、TPN持续时间>3天、败血症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我院三年中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为8.5%。2.PN持续时间>28天、TPN持续时间>3天、败血症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1.研究首次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患儿静脉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与其他参数对早期识别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awasaki
目的:通过使用Meta分析方法对持续性肺复张策略在早产儿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Pub Med、EMBASE、Medlin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进行外文文献检索,对维普中国科技期刊(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 fang)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中文文献,选取早产儿出生时应用持续性肺复张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所包含语言类型
目的:1.总结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2.探讨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生并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ICU的所有早产儿,将住院过程中诊断为胆汁淤积症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胎龄及出生体重与观察组相近、数量相同的非胆汁淤积症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除外资料不完整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
目的:1.通过NGS技术检测开颅术后患儿脑脊液病原体,并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综合评估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开颅术后病原体识别的应用价值。2.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评估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开颅术后感染靶向抗感染治疗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2018-12至2019-12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ICU住院的神经外科术后患儿。2.诊断标准:(1)患者出现排除无菌性脑炎等因素而导致的相关临床体征及症状,
目的:系统评价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的相关性,为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已发表的探讨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0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偏倚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进行ROP预防及筛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入组病例分为ROP组和无ROP组,分析危险因素与ROP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危险因素的预
目的:观察矮小症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前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水平变化。分析RBP-4与生长参数、血液学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探讨rhGH治疗对RBP-4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或特发性矮小症(ISS)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HD患者30例,ISS患者33例,均采用rhGH睡前皮下注射。记录其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后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免疫学特征以及影响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最终改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ped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p SLE)患者的生存结局。
目的:讨论新生儿肺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疾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共检索了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 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8个数据库,搜集关于新生儿肺部UU感染对BPD影响的队列
人类与流感病毒的斗争史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在人群抗体选择的压力下,流感病毒不断发生突变、重组等方式的进化和流行,在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下,人类的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和疫苗学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对流感通用疫苗的研发成为流感疫苗研发的下一个征程,同时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协作和科技发展。为此本文综述了近期流感通用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通用疫苗进行了分析,为流感疫苗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