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民间教门研究,再现曾在这一时期充当重要角色的山东民间群众组织,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有助于深化中国秘密社会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教门的产生、发展、性质和特点展开研究,可以为宏观性研究中国秘密社会史提供丰富详实的素材,对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深化山东地方史研究。近几年来,山东地方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这些成果要么仅略略提及,要么只是对历史上出现的几个主要教门进行论述,这不利于全面、完整地认识山东历史。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教门研究可以弥补山东地方史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教门研究的缺憾。最后,研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教门,使其为当代乃至未来人们所了解,对于当代中国开展的“打黑除恶”、铲除邪教等专项斗争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以山东民间教门为考察对象,对这一时期山东民间教门的发展状况、组织结构及教理教义、社会政治活动等方面进行横向的梳理。全文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民间教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组织形式也有了新的特点:主要有自发组织形式、地方乡绅和豪强组织形式以及受政党影响的组织等。这一时期也形成了以大刀会、无极道、铁板会、天门会、一贯道等为中心的的多个教门种类,从而对山东的政局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一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教门种类较前有所增多,有的是从外地传入的,有的虽原在山东境内,但势力范围明显扩大。从教理和教义角度看,民间教门可分为道门和会门。道门组织较会门组织明显复杂、完整,迷信色彩较浓一些,破坏力也更大一些。但无论如何,民间教门的本质决定了道门和会门两种组织都是封建迷信组织。(第二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教门的社会政治活动主要有宣教、抗官、御匪,还与政党发生了一定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其他社会政治活动。当然,这一时期山东民间教门仍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巨大的破坏性、明显的落后性。(第三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教门的活动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布的广泛性,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形成原因的多样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民间教门的三大特点,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近代山东战乱不断,政局和社会一直处于急剧动荡之中。这一切都为二三十年代山东民间秘密教门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社会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而山东民间教门出现的新特点又对山东的政局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四章)民间教门是一种社会病态组织,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巨大的破坏性以及浓厚的封建性,它极有可能被反动势力利用,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民间教门的社会政治活动及其影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