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蛋白质治疗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213种蛋白药物获得FDA批准,预计到2022年销售额将达到1720亿美元。然而,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不能穿过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为开发新型蛋白质类药物的机制与功能研究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开发安全、稳定、高效的递送策略将蛋白质分子运输至目标细胞,对蛋白质药物的开发与功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多种方法来克服这些天然的递送屏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治疗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213种蛋白药物获得FDA批准,预计到2022年销售额将达到1720亿美元。然而,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不能穿过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为开发新型蛋白质类药物的机制与功能研究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开发安全、稳定、高效的递送策略将蛋白质分子运输至目标细胞,对蛋白质药物的开发与功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多种方法来克服这些天然的递送屏障。在体外实验中,可以通过显微注射、电穿孔和高渗透压来直接递送蛋白质。但是,这些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并且难以在体内治疗中应用。为了解决这些弊端,多种用于蛋白质胞内递送的传输载体被成功开发以替代上述策略,如无机纳米颗粒、胶束、阳离子脂质和聚合物等。尽管这些载体具有非常出色的性能,但通常需要复杂的合成步骤,并且材料的固有毒性对其临床应用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在诸多药物传输载体中,聚氨基酯是一类在主链上含有氨基甲酸酯键的高分子材料,在生物体内可降解,不会引发机体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与传统的化学合成策略不同,酶促聚合技术构建聚氨酯载体材料,具有催化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底物专一性强、优良的化学、立体和区位选择性等优势,同时能够有效克服化学合成策略所产生的催化剂痕量残留与潜在毒性,是一条绿色高效的合成新途径。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我们通过酶促开环聚合以及缩聚反应相结合的模式,制备聚氨基酯载体材料PMSC-PCL,并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对材料修饰改性,构建多羟基聚氨基酯材料PMSC-PCL-co-PGEA,并以其为载体实现多种蛋白质/肽类分子的胞内递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PMSC-PCL-co-PGEA蛋白质递送载体的构建与表征在本章中,我们以ε-己内酯、癸二酸二乙酯、N-甲基二乙醇胺为聚合单体,通过酶促聚合技术与ATRP反应相偶联的模式制备了多羟基聚氨基酯载体PMSC-PCL-coPGEA。以PMSC-PCL-co-PGEA为载体,成功实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β-半乳糖苷酶(β-gal)、核糖核酸酶A(RNase A)和两种多肽的胞内递送。PMSC-PCL-co-PGEA载体能够与多种蛋白质分子组装形成正电荷的纳米复合物,进而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内涵体,同时通过“质子海绵”效应帮助复合物实现内涵体逃逸,将蛋白质药物释放并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2)PMSC-PCL-co-PGEA介导超氧化物歧化酶递送延长线虫寿命的研究本章中,我们以PMSC-PCL-co-PGEA为载体,对ROS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递送。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为模型,PMSC-PCL-co-PGEA/SOD复合物能够清除细胞内多余的ROS,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生物,PMSC-PCL-co-PGEA/SOD复合物能清除线虫体内的ROS,延长线虫寿命,提升线虫对热应激和氧化应激的抗性。(3)PMSC-PCL-co-PGEA介导颗粒酶B递送抗肿瘤的研究本章中,我们以PMSC-PCL-co-PGEA为蛋白递送载体,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颗粒酶B(Gr B)进行胞内递送。PMSC-PCL-co-PGEA能够与Gr B组装形成粒径均一的纳米复合物,成功在He La细胞中实现转染,并通过调控胞内凋亡信号通路,诱导He La细胞凋亡。在荷瘤裸鼠模型中,PMSC-PCL-co-PGEA成功将Gr B富集在肿瘤部位,延长体内循环时间,通过抑制肿瘤组织的增殖以及诱导肿瘤组织的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目的,同时该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综上,本论文基于酶促化学偶联聚合技术成功构建了一种多羟基聚氨基酯载体,该载体能够实现不同分子量、不同电荷蛋白质及多肽分子的胞内传输,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在此基础上,以SOD及Gr B蛋白递送为模型,该体系能够有效介导上述蛋白递送,高效发挥清除自由基、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该载体的成功开发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绿色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备途径,对酶促聚合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及基于蛋白质递送的疾病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细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在人类与细菌的顽强抗争中,抗生素曾一度被认为是对抗细菌感染的终极武器。然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蔓延逐渐凸显出了抗生素治疗的无效性。近年来,纳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其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自然界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激烈的生存竞争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空腹及餐后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占糖尿病的90%以上。伴有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血脂水平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病情也更为严重,易累及心血管、脑血管等多个器官、系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常作为疾病诊断的标志或治疗靶点。已有研究表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全面实施,汽车燃料消耗与尾气排放问题伴随汽车保有量的攀升而日趋严峻。寻求清洁的代用燃料已成为发动机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众多的代用燃料中,乙醇燃料具有与传统内燃机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利用现有的工业体系快速推广,同时限制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种备受瞩目的碳中和可再生燃料。但是乙醇的汽化潜热大,饱和蒸汽压较低,缸内混合气形成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车的动力性。为解决上述乙醇燃料固有
铝及铝合金材料由于具有储量丰富、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能良好以及机械加工性能优异等特点,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行业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铸锭是合金材料后续加工制备的母材,其质量好坏对产品最终组织、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铝合金铸锭的质量与其凝固过程及组织密切相关。由等轴、细小、均匀晶粒组成的铝合金凝固组织不仅可以保证铸件成分的均匀性以及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同时也会极大地降低铸
本论文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项目“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和地下水生态水位阈值调查研究”(DD20190340)选题,针对吉林省乾安县长期存在的地下水咸化、土壤盐渍化以及氟和砷超标等环境地质问题开展研究,旨在揭示:(1)在氟和砷逐渐污染地下水的情况下,深层地下水是否可以作为替代水源;(2)地下水咸化和土壤盐渍化治理项目成功与否;(3)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对乾安县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通
佳木斯地块东南缘的麻山杂岩被认为是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最古老的变质基底。麻山杂岩性质和时代的研究是确定佳木斯地块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演化及形成机制,探讨佳木斯地块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文对佳木斯地块柳毛、西麻山和上三阳地区麻山杂岩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微区化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利用相平衡模拟和传统地质温压计估算温压的方法,结合锆石U–Pb年代学,估算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不同变质阶段的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部分研究学者尝试将深度学习模型应用到古籍文本的处理中。古文相较于现代文不仅在用词、语法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还缺少标点。目前仅有少部分古籍文本经过人工处理,具备断句或标点符号,仍还有大量的古籍文本没有断句或标点。通过人工对古文进行断句或标点,既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文本对应的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古文进行断句和标点的速度缓慢。为了加快对古籍文本的断句
在资产定价理论发展进程中,Black和Scholes提出了著名的BS期权定价模型,奠定了期权定价理论基石,对期权定价历史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然而,随着期权定价不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由BS模型推导出的期权价格与市场真实期权价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追溯其根源,BS模型背后的假设过于严格,该理论认为投资主体完全理性,同时市场是完备的,即使市场上存在部分非理性投资者,市场的充分套利也会弥补由非理性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已经开始把目光瞄准了频率更高的太赫兹频段。太赫兹超外差收发系统在通信、雷达、材料科学、安全应用、生物医学、地球科学和天文探测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典型太赫兹收发系统通常包括倍频器、混频器、放大器和滤波器等核心器件。开展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模型、倍频、混频、滤波和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实现高性能太赫兹固态源和无线收发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基
过渡金属硼化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惰性、抗压缩性以及高硬特性,是新型超硬材料的理想候选体系。在过渡金属硼化物家族中,四硼化钨因其高硬度、低成本和温和的合成条件而受到强烈关注。然而,其晶体结构的长期未知和异议,阻碍了对该系列化合物力学机理的认知和设计思路的更新。当前发现和设计新型超硬材料仍需努力。因此,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过渡金属硼化物晶体结构,以及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