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趣缘群体成员的组织归属感研究——以南车集团C公司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urongy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关社会网络研究中以趣缘形式为依托构筑的社会网络研究相对受到忽略,而有组织的正面的趣缘形式培育的社会网络结构能够主动创造机会建立横向的社会联系,保证社会的“有机团结”。在正式组织中,趣缘形式的社会网络关系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共享资源或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有效的控制这类非正式的关系,可以丰富组织成员的社会生活,培育组织归属感,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形成组织发展的长效机制。 本文选择某国有大型企业中存在的,在企业工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趣缘群体形成的社会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描述了一个存在于企业组织内基于趣缘关系将感情嵌入其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并对这个社会网络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中的行动者通过与工会相连的社会网络获得的组织归属感。本文的基本发现是:第一,从微观个人角度来看,存在于组织中的趣缘群体内形成的社会网络是组织归属感形成的有效途径;第二,从组织角度来看,基于趣缘的社会网络能在组织范围内构建有机团结;第三,在组织中注重发展正面积极的趣缘活动,培育组织归属感,能使成员做出更多的利组织行为,有益于组织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开始了当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国开始了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社会结构作为转型的
大学生村官作为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群体,它的产生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虽然公众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充满了溢美之词,但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却难免有一些问题出
根据对苏州市K企业的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网规模和关系构成二个方面反映青年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特征,分析社会支持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表明:青年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规模较
学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对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的展开和深入,针对城市业主集体维权行动的研究,在学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资源动员理论的视角,考察了
社区是社会的单元和细胞,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微型反映。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社区建设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取得
对中国农村社会来说,现代法制是一套外来的知识与规则体系。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法制(治)建设将这套体系推向农村,促使农村社会法律秩序得以初步形成。但由于现代法制与原有
人力资本的存量与质量是影响“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西部地区要实现打造“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其决定因素已不仅是物质资本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对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