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乡妇女宫颈癌的筛查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俄罗斯族妇女子宫颈癌患病的情况,对比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女性子宫颈癌疾病负担,增强少数民族妇女宫颈癌防范意识,为国家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政府及当地医院共同配合下,于2014年7月24-27日组织俄罗斯民族乡25-65岁的妇女在蒙兀室韦苏木中心卫生院、恩和农牧场职工医院、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遵循中国癌症基金会承办并制定《俄罗斯族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案,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的检测方法作为筛查手段,将采集标本送至北京英硕力新柏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统一制片并采用TBS诊断,将细胞学结果诊断为异常的玻片送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复核质控。按照质控结果,召回诊断异常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特征病变部位进行多点活检,以病理诊断为其金标准。对筛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测或Fisher’s确切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内蒙古俄罗斯族居住区共筛查妇女1100人,包括俄罗斯族妇女622人,汉族妇女363人,蒙古族妇女115人,平均年龄为45.29±7.8岁。采用TCT筛查后细胞学阳性者共为44例(4%),其中俄罗斯族30例(4.9%),汉族10例(2.8%),蒙古族4例(3.6%),三种民族细胞学异常率无明显差距(χ2=2.66,P>0.05);细胞学异常率各年龄组由高到低依次为25-35岁(7.9%)、56-65岁(5.7%)、46-55(3.4%)、36-45岁(3.3%),经卡方检测(χ2=5.37,P>0.05)无明显年龄差异。对细胞学阳性的44例召回进行阴道镜检查,6例失访,38例阴道镜检查者中有32例取组织活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以上判定为病理阳性,共15例,总体患病率为1.4%。综上,三种民族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率无明显民族差异,各年龄组也未发现明显差异。  结论: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族居住区,俄罗斯族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与该地区汉族妇女、蒙古族妇女无明显种族差异,俄罗斯族妇女与俄罗斯联邦国家女性及整个内蒙古地区女性的疾病负担相比较低,本研究可为今后不同民族宫颈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GABAA受体α1及δ亚基在脆性X综合征模型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大脑皮层与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探讨GABAA受体的表达变化与FXS行为表型的可能联系,为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
目的:  对1例反复严重酸中毒和低血糖、高度拟诊遗传代谢病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疾病特点和诊断过程,探讨靶向基因检测对诊断遗传代谢疾病的价值。  方法:  1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及生命。宫颈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分为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其中宫颈鳞癌约占90%-95%,而宫颈腺癌仅占5%-10%。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