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能量流动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中包含着各种创新资源的流动和转化,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认识这种流动和转化的过程提供了思路。论文将区域创新系统中各种创新资源的流动定义为创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创新系统正是在这种能量流动的推动下演进和发展。论文核心思想是借鉴生态学的种群增长和能量流动等理论和方法,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分析,借鉴生态学种群模型理论,尝试建立创新系统能量流动模型,以测度知识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在创新系统中的流动效率及其对创新系统的影响。为此,首先回顾了区域创新系统和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然后将区域创新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在系统属性、构成要素、创新行为以及系统知识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方面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符合生态系统种群模型和能量流动理论的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加以描述和说明,从而全面展开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学分析。分析中,着重强调了流的思想,将创新系统中涉及的知识流、技术流、信息流等统一定义为创新系统中的能量流,将能量流经的路径看做由各创新主体构成的创新网络,即创新群落,从而各类创新主体就是其中的一个个创新种群。创新种群间也存在类似生物种群的营养结构,能量从生产者向消费者逐级单向递减流动。通过这样的分析,为能量流动力方程的推导和模型的建立打下基础。在建立能量流动模型时,选取单种群单流体的情形为建模对象,以企业种群技术流动力方程和演化模型为例,分别讨论了资源充裕条件下和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直接说明了区域创新系统中技术流的流入来源和流出去向,并揭示了各路径下的流入流出变量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先做资源充裕的假设,建立资源充裕条件下的能量流动模型,是为了更直观方便地推导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能量流动模型。资源充裕是一种相对概念,当实际创新环境中创新产出对技术资源和创新资源的需求不高时,相当于资源足够充裕,当种群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的有限性就逐渐凸显,便要引入资源供给能力变量,建立需求大于供给,需求受供给制约条件下的模型,即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能量流动模型。论文最后以广西创新系统为例,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对模型进行验证。首先简要介绍了广西创新系统的发展情况,而后结合广西实际,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度量指标,计算了广西企业技术流动效率,并分析了技术流动效率变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蛋黄果 ,又名狮头果、蛋果、桃榄、仙桃等,为山榄科蛋黄果属多年生热带优稀果树的果实.原产古巴和北美洲热带,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引入中国,现广西、海南、广东、云南、福建
期刊
[摘 要] 从现阶段中高职衔接模式展开,指出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存在生源差异大、一些高职院校“职业性”不突出、中高职缺乏内部实质性衔接等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不同生源分开培养、政府加强指导监管、以“职业带”理论为轴线进行中高职有效衔接。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面临全球范围内扩张和竞争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其目标是使总成本最小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尽可能高水平的服务。理想的供应链网络设计可以同时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因此我们可以平衡库存、仓储成本与选址、运输成本,并根据客户需求持续提高效率。鉴于此,实现大规模物流配送系统设计的优化是必要的。在本学位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一个在经
永春白鹤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是碎片化的传承,有较大的局限性.基于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对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开展研究,进行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