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周报》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anchuanzh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旗周报》(1931.3.9—1934.3.1)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学术界研究报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关系的成果颇丰,但研究的报刊从时间上来说主要集中于建党前后和新中国成立后,而对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报刊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学术界对《红旗周报》展开过一些研究,但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来研究《红旗周报》的文章十分稀少,因此剖析《红旗周报》是如何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分析《红旗周报》的创办及其概况出发,紧紧围绕《红旗周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途径和效果,考察《红旗周报》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进程中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总结其丰富且珍贵的历史经验。《红旗周报》是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诞生的,继承了《红旗日报》的优良传统,承担着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红旗周报》聚集着一群以张闻天为首的言论作者,他们有马克思主义知识背景,并且在中国的革命事业进程中常年奋战,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这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人才储备。《红旗周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十分丰富,包括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等。《红旗周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分析理论本身,而是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现理论。《红旗周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开辟“蓬蓬勃勃的中国苏维埃运动”、“苏区通信”等专栏进行集中传播;在与第三党、托陈取消派、第二国际以及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派别的斗争中进行批判传播;通过翻译和借鉴《真理报》、《共产国际》等国外刊物进行传播。《红旗周报》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卓有成效的:扩大了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的影响力;提高了群众思想实践水平;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斗争。然而由于受党内“左”倾思想的影响,《红旗周报》对革命形势、革命动力的认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局限性。《红旗周报》传播马克思主义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把握革命发展的趋势,服务于社会变革的需求;注重对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注重理论阐述和语言应用通俗化、生动化;注重发行工作以及党报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1923-1934间,邓子恢积极参与传播革命思想,组织闽西农民运动、开展苏区政权建设与经济动员活动。这些活动蕴含了邓子恢在革命成长道路上不惧艰难的探索精神,期间取得的经验与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为之不懈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基于当今时代和中国的现实国情,总结历史经
反腐败一直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党和人民非常重视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反腐多是个人行为或国家行为,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掌握的腐败官员资料是否详实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医学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也进入飞跃阶段。2004年,医学院实施的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改革标志着医学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
例1:李莉,女,19岁.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极少有较剧烈的体育活动,于2005年8月21日在游泳馆游泳达3个小时,次日自感胸部不适到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长期以来,政治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手段得到了充分运用。而美术作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其通俗易懂,感染力及强的特点,因而在中央苏区时期被中共广泛运用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