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太极的动作柔和,速度缓慢,令呼吸平静自然,可以充分交换人体物质和能量,达到身心共修,运用于人体健身具有重要的养生保健价值。太极混元桩也称之为无极桩、太极桩或浑元桩,“浑元”意指天地,天地能滋生万物。太极混元桩功法具有“三调合一”即“调身”“调息”“调心”的功能。“调身”即所谓的身体内外调节,改善身体内外功能,外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肌肉耐力,保护机体,内可锻炼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提高相关脏器的工作性能;调息就是调节身体的气息,使人体的呼吸节律、频率平稳,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常常用来预防疾病;“调心”就是使人的心理得到调节,疏导情绪,放松心情,精神饱满,有益健康。太极混元桩功法正是统合了此三调功能,从而使得习练者身体健康、呼吸平和与情绪和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评估包括运动耐量、健康状况和肺功能,本实验研究太极混元桩功法训练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太极混元桩功法辅助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身体康复提供确切的证据。方法:一、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祖国传统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对比分析现代医学在慢阻肺方面认识上的区别,以及太极混元桩功法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调理作用,推测其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二、采用临床研究的方法。选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出院后符合“慢阻肺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诊断标准,且处在稳定期的10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患者每天进行太极混元桩功法训练,每日3~5次,每日总计站桩30分钟以上,对照组无功法训练。分别在实验初期、第4周、第12周对患者进行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六分钟步行测试(6MWT)、肺功能指数(FEV1、FVC、FEV1%)测试,以及评估呼吸困难指数(mMRC)、身体质量指数(BMI)和BODE指数等。其中,CAT问卷对8个项目进行评估,包括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表现,来观察慢阻肺患者症状情况。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项目做出相应评分(0~5),根据评分分为“轻微影响”、“中等影响”、“严重影响”、“非常严重影响”四种程度。患者CAT评估2次测试时间的差异≥2分,即可提示疾病加重或者症状改善。六分钟步行测试(6MWT)常用于评价心肺疾病患者经干预治疗后的疗效,常作为临床试验的观察指标以及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mMRC用于评估呼吸系统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共分为0~4个等级。BMI为身体质量指数,慢阻肺患者由于运动肌肉、呼吸肌萎缩,会有体重下降的趋势,用BMI来监测患者身体营养状况。BODE指数是一个评价慢阻肺轻重程度的分组标准,能预测慢阻肺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死亡率,包括气流阻塞程度(FEV1%)、身体质量指数BMI、呼吸困难指数(mMRC)和运动能力六分钟步行测试(6MWT)四部分组成。通过以上方法,综合评估太极混元桩功法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文献整理:祖国传统运动养生功法有很多,大体可分为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等,均注重动静结合,精、气、神协调,大多能提高睡眠质量,调节生活压力,使机体身心健康,这几种功法中以太极混元桩功法简单方便,有调神、调息、调心等作用,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并且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习练太极拳在西方国家也广为流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点,常与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显著暴露一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慢阻肺的药物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应用、联合用药等为主;非药物治疗除戒烟、吸氧外,肺康复治疗也发挥了优势,取得较好疗效。慢阻肺根据症状、体征等特点,归属于祖国传统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其早期与“咳嗽”相似,随病情的进展,其症状与“喘证”相类似,后期临床表现即为“肺胀”的范畴。肺胀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时标实为主,平时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治疗以“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发作时治疗以化痰平喘为主,平时以补益肺气、健脾补肾为主,本病日久,兼夹痰浊瘀血,应配伍理气化痰、活血祛瘀药物。在非药物治疗方面,传统的运动疗法逐渐运用到肺康复治疗中,如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并取得显著的疗效。临床实验:1.慢阻肺自我评估测试评分(CAT)、6分钟步行测试(6MWT)、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身体质量指数(BMI)、慢阻肺评估工具(mMRC)、BODE指数等各试验观察指标,两组在实验初期基线一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CAT评分在治疗第4周后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的情况明显改善,在治疗12周后,CAT分值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T评分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分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12周后分值也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CAT评分在治疗第4周时比较,尚未见差异(P>0.05);在治疗12周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的6MWT指标,在治疗第4周后与实验初期相比分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12周后分值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MWT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分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12周后分值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6MWT比较,在治疗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实验组mMRC指标在第4周和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指标在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mMRC在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仅在费力运动时才出现呼吸困难,mMRC指标实验组分组为0~1组,对照组分组2~3组。5.实验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肺功能指标基本稳定且部分患者有改善。(1)实验组FVC在第4周和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在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FVC在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FEV1在第4周和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FEV1在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FEV1%在第4周和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FEV1%在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体重基本稳定或略有增加,BMI在第4周和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虽然BMI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BMI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BMI在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实验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BODE分组明显降低,BODE分组在第4周和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BODE分组在第4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与实验初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BODE分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在实验组内B、C、D三个层次的病例比较中,CAT疗效上C组与D组均优于B组;6WMT疗效上C组优于B组,但无法比较D组与C组的疗效;BMI与FVC疗伤上,B组、C组与D组疗效差别不大;FEV1疗效上,D组优于B组,无法比较C组与B组和D组的疗效;FEV1%疗效上,D与C组均优于B组,但无法比较D组与C组的疗效;在BODE分组方面,无法比较B组、C组与D组的差别;mMRC疗伤方面,D组优于C组和B组,且C组优于B组。因此总体来看,C组与D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B组。结论:1.太极混元桩功法是重要的保健功法之一,是太极拳的基础功。练习混元桩功法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达到机体平衡和谐的状态。2.慢阻肺根据症状、体征归属于祖国传统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其早期与“咳嗽”相似,随病情的进展,其症状与“喘证”相类似,后期临床表现即为“肺胀”的范畴。防治慢阻肺稳定期主要以固本为主,通过补益肺、脾、肾三脏之虚衰以固其本。3.太极混元桩功法训练在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太极混元桩功法属于有氧运动,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维持体重。太极混元桩功法通过“调神”,使机体放松,锻炼下肢肌肉;通过“调息”,气归丹田,将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从而改善呼吸肌和下肢肌肉力量;通过“调身”,增加肌力和肌肉运动耐量,改善慢阻肺患者“呼多吸少”的状态,能提高六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并且简便、易行、有效,适宜推广。4.快节奏的生活中,练习太极混元桩功法通过“三调合一”,让习练者的身心“慢下来、静下来”,在未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道路上,相信太极混元桩功会成为锻炼首选功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