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长时间大量开采形势下,软玉资源日益匮乏,韩国、俄罗斯等地区的和田玉也开始纷纷涌入市场,这也对和田玉的鉴定与评级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引发市场混乱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开展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相关技术对各产地和田玉的组分与显微结构进行检测,且做了对比研究。(1)分析了各产地的和田玉的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时间大量开采形势下,软玉资源日益匮乏,韩国、俄罗斯等地区的和田玉也开始纷纷涌入市场,这也对和田玉的鉴定与评级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引发市场混乱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开展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相关技术对各产地和田玉的组分与显微结构进行检测,且做了对比研究。(1)分析了各产地的和田玉的结构构造,所得结果表明,鉴别和田玉的产地和品质方面,结果参数有重要的意义。青海和田玉样品的矿物晶体呈纤维状平行排列,且质地细腻度高。韩料样品的颗粒最小,质地也最粗糙疏松。(2)对各产地和田玉的矿物成分进行对比,确定出青海和田玉中3654 cm-1处的吸收峰主要和Fe取代部分Mg有关。在结晶度方面青海和田玉矿物的最高,最低的为韩国样品的,晶粒度的结果排序相同。(3)对各地区的和田玉化学成分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检测。X射线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各产地样品的SiO2、MgO、CaO含量比较稳定,和标准进行对比而确定出样品中主要矿物为透闪石。ICP-MS结果确定出,Ba、Se、V元素含量方面,各产地的差异很明显,而其他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各产地和田玉的稀土元素含量相对低,且对应的配分型式差异很小。分析了采样和田玉中主要元素的含量,从而对相关表征指标进行验证。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而建立起识别模型,识别各样品,所得结果表明各产地对应的样品都为和田玉。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各产地和田玉特定波段的吸收系数、折射率相关的参数,且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韩国和田玉的变化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样品的。新疆和田玉在0.65 THz波段处的特征吸收峰很显著,折射率谱图方面,新疆和田玉样品的折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样品的,且其介电常数实部更高,其原因和晶粒度、颗粒形貌等因素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建立在人体组织标本实验的基础上,检测了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与正常子宫内膜个体内膜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的表达情况,分析了LD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了LDLR在以肥胖为高危因素的EC中的作用。方法1.石蜡组织:选取EC患者(n=100)及正常子宫内膜个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体外肌条实验,用人干细胞白血病基因(SCL)重组慢病毒转染糖尿病膀胱病变(DCP)的膀胱,观察其对DCP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从而为DCP的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及对治疗疗效进行验证。方法:1.DCP豚鼠模型的建立:选取体重350g-450g的雄性豚鼠,使用链尿佐菌素(STZ)溶于新鲜配制的p H 4.4、浓度0.1 mol/L枸橼酸溶液中,进行腹腔内注射(200mg/kg)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并验证社区管理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探索分类算法、预测因子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对服药依从性预测能力,以及人群分亚组建模对预测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典型抽样选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3个位于城市的社区和2个周边团场,于2017年7月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使用自制调查表测量服药依从性、预测因子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与服药依从性关联有统计学
目的:通过检测Stat3/IL-17信号通路分子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的动态活化及表达并分析这种动态变化对随访患者疾病病程以及生存预后的影响;联合检测p-Stat3、IL-17、p53及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开发一种可以定量分析预后危险因子并能在临床上实用的新方法。方法:(1)收集2007年1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首次胃镜活检人群70,534例,
目的:采用纳米雄黄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测定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观察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光镜和电镜形态的影响,检测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内SOD、ROS、GSH、Caspase-3指标变化,探讨纳米雄黄抗细粒棘球蚴治疗的可能性,以期为纳米雄黄在肝细粒棘球蚴病治疗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用无菌方法抽取肝脏上细粒棘球蚴囊泡中囊液至无菌容器中,
牛结核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和动物的人畜共患传染病,OIE将牛结核病分为B类人畜共患疾病在中国为II类人畜共患疾病。牛结核病每年给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不仅如此,牛结核病给人类的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因此对于牛结核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希望通过探寻作为快速诊断的靶基因以及抗原蛋白,以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为基础,建立针对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为结核病的防控提
目的:本研究以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S9922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耐药性的检测以及不同环境消毒剂对该菌的杀灭作用,克隆S9922特有黏附蛋白fli C3以及fim D的基因,构建重组p ET-32a-fli C3和p ET-32a-fim D质粒,进行表达纯化和WB检测。研究结果一方面为该菌的研究提供较全面的资料,另一方面为临床上该病的用药提供技术服务和养殖场的生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
目的:(1)为了深入了解未孕母羊和妊娠母羊的生殖器官的构造,为后续试验理解超声图像奠定一定基础;(2)由于教材和文献对绵羊妊娠的操作方法和不同品种的操作要求、手法和细节没有细化描述,为了建立完善的常规绵羊妊娠诊断的方法而展开了不同规模化羊场进行妊娠诊断操作;(3)为了建立对怀孕单胎和多胎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方便临床应用于分胎饲养分群管理,降低妊娠母羊产科疾病发病率和提高产后泌乳量、产羔成活率奠定一定
棉花黄萎病在我国植棉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一株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LG-9,探索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目的:以菌株LG-9为试验材料,研制该菌株的固体菌剂,测定菌株LG-9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作用效果,探讨利用生防菌固体菌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菌株LG-9最适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固体发酵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是世界恶性入侵杂草,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论文针对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单株种子生产量2 000-62 000粒,单位面积植株数300-750株/m~2,种群高密度集群分布的现象,将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结合,研究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萌发趋势与不同生育期的种群密度动态、地下种子库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