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以来,城市住宅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住宅销售面积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城市住宅价格也迅速增长,有的城市甚至以每年20%的速度上涨,住宅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也引起了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媒体舆论和购房者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目前的住宅房地产价格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但目前我国住宅市场和住宅价格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宽泛性的定性分析上,缺乏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也缺乏可靠的分析工具和模型模拟,因而也无法知道城市住宅价格对哪些因素是最为敏感的,这些因素的影响力是多少。理论研究的不足造成了政府政策和企业决策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购房者投资缺乏有效的指导,这无疑会影响我国住宅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的住宅市场研究中,十分需要全面分析住宅供需关系,构建可以进行政策分析和投资分析的城市住宅价格模型。在此背景下,论文以城市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哪些主要因素对住宅价格产生影响,并通过实证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其内在运行机制,希望在发展我国住宅价格模型的同时,为政府调控、企业经营、银行信贷管理和购房者投资提供分析方法和工具。 论文首先了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内涵和特征,进而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住宅市场的现状,在分析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与城市住宅价格有关的相关数据,运用Panel Data模型,结合SPSS统计软件,以市区非农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恩格尔系数和商品住宅竣工面积这七组数据为解释变量,对城市住宅价格进行了建模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非农业人口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对城市住宅价格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利用回归模型对2004年全国6个城市的理论价格作了预测,并与实际价格进行了比较分析。 住宅价格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论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由于论文收集和应用的数据资料在时间跨度和空间分布上还有很大局限性,笔者在理论认识上的不足使得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还有待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深化和完善,并将继续为此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