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代谢人群肝脏脂肪变性与肝纤维化程度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的总称,以肝实质细胞弥漫性脂肪病变为基本病理特征导致过量的脂质沉积,且同时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本研究主要目的探究不同代谢水平人群肝脏脂肪含量及肝纤维化程度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及临床生化指标特点分析,为临床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筛选从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的住院、门诊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共2107例,男女不限,根据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条件者后共纳入研究对象550例。采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查体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体重指数。所有研究对象均行Fibro Touch检查测定肝脏脂肪衰减值(CAP)、肝硬度值(LSM)。根据不同代谢水平对入选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代谢组间临床特征及CAP值、LSM值的变化特点。2.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平均差描述数据,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描述数据,两组间偏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多组间偏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变量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存在多重代谢紊乱的人群,CAP值、LSM值较代谢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同时伴随着腰围、BMI、FPG、2hPG、HbA1c、TG、HDL、GGT、ALT、SUA、收缩压的明显升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CAP值、LSM值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而其他指标如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γ-谷胺酰转移酶(GGT)、血清尿酸(SUA)、胱抑素C(Cys C)也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呈现递增趋势。3.针对CAP值升高人群的多因素分析发现,BMI、腰围、2hPG、TG为引起该人群CAP值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针对全部研究人群研究中,引起LSM值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LT、SBP(p<0.05)。4.在非肥胖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人群CAP值、LSM值较非代谢综合征人群相比明显升高,且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是引起非肥胖人群CAP值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肝脏脂肪变、脂肪变相关肝纤维化是多种代谢因素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肝脏脂肪变程度及纤维化程度随着代谢紊乱组分增加及紊乱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重。2.肥胖、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是引起肝脏脂肪样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脂肪肝相关肝纤维化程度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加重及收缩压水平升高而逐渐升高。4.在非肥胖人群中,代谢是否健康是影响肝脏脂肪沉积及相关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HBV相关性BCLC-C期肝细胞癌术后患者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250例行手术治疗的HBV相关性BCLC-C期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长期规律接受抗病毒治疗,分为抗病毒组(n=183)及未抗病毒组(n=67),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本研究连续变量经正态性检验分析均不符合正态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DCIS浸润风险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8月至2020年0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及DCIS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35例,共136个病灶,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并有穿刺病理、手术病理,穿刺病理DCIS 46个,DCIS伴浸润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化疗后FN(Febrile Neutropenia,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住院患者的G-CSFs(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粒细胞刺激因子)和抗感染药的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的临床指南依从性,为规范肿瘤化疗相关FN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肿瘤治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该院2018年10月1日~2020年1月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中HER-2阳性部分乳腺癌HR状态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历资料收集、电话随访等手段对相关患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将时间起点设定为初次获得该患者病理确诊乳腺癌的时间,将时间终点设定为相应患者出现死亡和失访的时间来计算,本次设定的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31日。结果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测脑梗死后内囊白质纤维束继发损伤及其电针治疗的影响,探讨这种继发性损伤变化与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及其电针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初次发病、病程10天内、神志清楚、MRI T1、T2和DTI上除新发梗死灶外无其他异常信号区域、无脑及脊髓病史,且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26名,其中单侧脑梗死12例,双侧脑梗死14例,分别进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为寻找可以准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一共纳入本研究68例患者,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9名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及常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的临床资料,评估经脐单孔腹腔镜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二病区在2015年9月至2019年10月符合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单孔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术中资料、术后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数据差异。结果
目的:(1)探究AVIL基因在胃正常黏膜细胞中过表达对其增殖迁移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AVIL在胃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2)针对AVIL基因设计了一种小分子抑制剂Sc-59,探索Sc-59在体外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经酶切将目的基因转入GV358载体中。得到重组慢病毒载体,用PCR和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后与慢病毒包装系统质粒共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开放性肝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评价。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开放性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ASA I~II级,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BMI18~30kg/m~2,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或B级,患
目的:(1)调查儿童肝移植父/母供肝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2)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干预对儿童肝移植父/母供肝者的影响。方法:(1)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行儿童活体肝移植术的供肝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估并使用IBM SPSS STASTICS 20.0软件分析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