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境下的中学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有关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备受关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二语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附带习得词汇。然而,查阅各类文献,除了阅读之外,对于其他语境下的词汇习得情况,尤其是视听语境下的词汇习得的研究很少,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对视听语境下影响中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进行探究,以验证以下四个假设:   ①中国的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带有英文字幕的英文电影附带习得英语词汇?   ②中学生的原有词汇量大小会对其词汇附带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   ③中学生对视听材料的主题熟悉程度会对词汇附带习得有一定的影响。   ④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中学生视听语境中的词汇附带习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选取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80名学生作为受试者。作者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长达12周的实验,对学生用观看电影前词汇测试、观看电影后试的方式探究中学生的词汇学习方式、学习者原有词汇量的大小、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观看电影后的不同学习任务对其词汇习得的影响。作者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证明了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行性并得出以下结论:   ⑴在有英文字幕帮助理解的情况下,中国的中学生能够习得影片中的部分词汇。   ⑵在视听语境下,中学生原有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词汇附带习得,词汇量越大的学习者习得的词汇越多。词汇量小的学习者习得的词汇较少。   ⑶不同的主题熟悉程度对于词汇习得也有明显影响。当中学生对视听的材料主题较熟悉时,附带习得的成功率较大,词汇习得的成果也较显著。   ⑷观看电影时,不同的学习任务对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翻译句子的学习任务获得的词汇习得最多。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作者根据本实验针对当前国内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对广大的中学生来说,扩大英语词汇量不应该仅仅依靠背诵词汇表,多看带有英文字幕的英文原声电影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其次,对英语教师来说,不仅要精心地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视听材料,更要科学地设计教学任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词汇进行有效加工,以此提高学习者的词汇水平。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文化多元化盛行世界,同时,经典文学开始得到重建,在文学领域开始了跨领域、跨文化、跨语言以及跨意识形态的风潮。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
幽默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以及文化中,但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却很难分享幽默。同样,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幽默的缺失也是不可避免的。翻译研究者们一直以来对字幕翻译进行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现代小说大师福克纳最受欢迎的小说,因其多重主题和精妙的叙述手法而倍受批评家们推崇。小说一反传统的叙述方法,从五个不同视角讲述了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过
尤金·奥尼尔的实验性戏剧《奇异的插曲》以美国20世纪“咆哮的二十年代”为背景,着力刻画了疯狂而又反叛的女主人公尼娜·利兹的形象。尼娜是—战后美国社会的隐喻,她的意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