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哲学家奎因(W.V.Quine)在《语词与对象》这部专著中最早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观点。他认为,语言的使用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也就是说语言表达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对于意义不存在所谓正确的或者错误的理解。因此,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他从指称的不可测知性出发,打破了那种“存在唯一正确的译文”的神话,为我们研究和认识翻译的本质及评判标准提供了新的视角。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观点在哲学界和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本文以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德里达等人提出的解构主义理论和本雅明的作者复活的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翻译的不确定性。并且通过对古诗《月下独酌》的八个译本从在字、词、句和译者意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存在翻译不确定性现象。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导言,介绍研究背景知识。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中外学者有关翻译不确定性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肯定了他们的可取之处,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第三章介绍解构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以及本雅明语言的复活。第四章分析产生不确定性的各种因素。第五章分析李白的《月下独酌》和多译本现象。从对同一首中国古典诗歌的多译本分析,证明了翻译不确定性现象的存在。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翻译的确存在不确定性。同一首中国古典诗歌的多译本现象便是翻译不确定性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