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积1号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漂移状态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lo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肺积1号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漂移状态的影响【目的】选择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观察单纯化疗、化疗加中药治疗前后的Th1与Th2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探讨化疗以及肺积1号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漂移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加中药组,每组各20例。连续观察3周,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结果】单纯化疗组治疗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化疗加中药组治疗后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化疗组比,化疗加中药治疗Th1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化疗可以明显促进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漂移,肺积1号方有利于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逆转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h2漂移状态,并能阻止化疗对Th2漂移状态的促进作用。第二部分肺积1号方逆转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2漂移状态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选择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观察单纯化疗、化疗加中药治疗后各组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中核转录因子T-bet/GATA3的mRNA浓度的差异,探讨肺积1号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h2漂移状态逆转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4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加中药组,每组各20例。连续观察3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和Th2型细胞核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mRNA含量。【结果】化疗加中药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Th1型核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增强,Th2型核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肺积1号方增强了Th1型核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降低了Th2型核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逆转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h2漂移状态。这与前期实验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的结论相一致,说明肺积1号方逆转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h2漂移状态可能是通过对核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的影响来调控由细胞因子、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和核转录因子三个环节组成的复杂分子网络而实现的。
其他文献
通过对某桥185号墩身混凝土侧压力的现场测试,发现实测混凝土最大侧压力约为按照公路规范理论计算值的2.8倍。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后,建议高墩采用泵送高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已经体现在整个生产流通的所有环节,竞争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产品质量上的竞争,由于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营销模式的变化,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对企业的最终
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关心和学习身边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创新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感,形成具有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观
目的检测过表达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 RI)基因的质粒对人膀胱癌侵袭转移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EMT)现象的影响。探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川剧改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一时期的改编活动与前期相比存在着诸多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性,使得这些作品在新时期以来都备受关注和推崇。本
<正> 首先要说明一个基本事实:拉丁美洲的文学到二十世纪才真正存在。没有巴尔扎克,没有福楼拜,也没有司汤达,一切都有待创建。必须摆脱受到欧洲影响的边缘性和盛行于马德里
通过对河台金矿含矿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剪切带演化过程中的金成矿研究,结果表明,深层韧性剪切作用在早中海西期形成糜棱岩带——容矿构造带(当期金迁出)、晚海西期和印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曾经有不少人对农村进行过调查,身为共产党员的毛泽东、陈翰笙是其中的重要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们的农村调查有过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对陈翰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在燃煤电厂脱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介绍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的流程与涉及到的化学反应.通过对石灰石粒径、反应活性、烟气流量、入口二氧化硫体
<正>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