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粘虫近缘种生长发育、生殖和飞行行为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都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常年混合发生为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幼虫形态和蛹的形态极为相似难以辨认,给测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明确三种粘虫的生物学特性对加强其种群的测报十分必要。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种植结构的改变,明确温度和寄主植物对三种粘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其差异,可为不同粘虫的控害提供依据。采用两性生命表技术对不同温度下三种粘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预测进行分析,明确了三种粘虫之间发育历期和生命表参数的差异:淡脉粘虫未成熟期发育历期最长、生命表参数最低;发育期与温度负相关,随温度的升高各虫态的发育期显著缩短,随温度的升高内禀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显著增加,平均世代周T显著降低;净增值率R0受高温和低温影响显著,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在24℃R0最大,淡脉粘虫R0在21和24℃最大但都小于其它两种粘虫。东方粘虫世代有效积温最大淡脉粘虫最低。不同温度下粘虫种群动态预测的结果表明,种群增长数量均在24℃时最大。应运飞行磨技术测试了三种粘虫的飞行能力及其差异:东方粘虫有最强的飞行能力而淡脉粘虫飞行最弱;东方粘虫在4日龄飞行能力最强,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都在3日龄飞行能力最强;18-30℃范围内,东方粘虫的飞行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劳氏粘虫在24℃飞行能力最强其它温度无差异,淡脉粘虫的飞行能力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至27℃到达然后降低。自主飞行结果明确了三种粘虫的飞行节律并验证了吊飞试验的结果,1日龄和6日龄粘虫飞行活动较弱,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24:00am后飞行活动逐渐增强,东方粘虫在整个暗期都有明显的飞行活动,飞行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为3:00-5:00 am。测试分析了三种粘虫的抗寒能力:三种粘虫都是在蛹期时过冷却点显著最低,表现为最适宜的越冬虫态;东方粘虫高龄幼虫期的过冷却点和蛹期无差异也可以作为越冬虫态;东方粘虫过冷却点和淡脉粘虫无差异但都显著低于劳氏粘虫,而劳氏粘虫在低温下的存活率显著较高;饲养温度对粘虫抗寒性影响显著,低温和高温饲养都能促使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的过冷却点降低,只有低温能使东方粘虫的过冷却点降低;粘虫的蛹重和性别对其抗寒性均无影响。明确了寄主植物对东方粘虫生长发育、飞行与抗寒能力的亲本效应:寄主植物对东方粘虫的生长发育、飞行能力和抗寒能力存在明显的亲本效应。亲本以小麦为寄主的幼虫期显著较长,以玉米为寄主的蛹期显著较长;两亲本的子代取食玉米时小麦亲本的子代幼虫期较长。亲本以玉米为寄主的蛹期显著较长,两亲本的子代取食小麦时玉米亲本的子代幼虫期较长。寄主植物对蛹重的影响同幼虫期。亲本以玉米为寄主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较低雌雄蛹表现相同,两亲本的子代都取食玉米时玉米亲本的子代雌蛹过冷却点显著较低,而小麦亲本的子代雄蛹过冷却点较低。子代结冰点的变化同过冷却点。以玉米和小麦为寄主的亲代和子代在生殖和寿命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以玉米为寄主的亲代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均强于以小麦为寄主,两亲本的子代都取食小麦时玉米亲本的子代飞行时间显著较长。
其他文献
斜纹夜蛾是一种世界分布的农作物害虫,寄主十分广泛,给农作物造成很严重的危害,化学农药防治斜纹夜蛾时间长并且使用种类多,致使斜纹夜蛾对多种杀虫剂的敏感度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
荧光金纳米团簇(Au NCs)因其亚纳米级尺寸表现出独特的光电化学性质,如光稳定性好、双光子吸收截面积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离子检测、生物分子检测、细胞成像、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