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审美五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ens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分为十五国风,共收诗歌160篇。这些诗歌有些出自贵族阶级之手,有些则是里巷平民的创作。它们或歌咏纯洁的爱情、或反映特定的风俗、或揭露不公的现实、或表达美好的理想。诗中对真善美的呼唤和对假恶丑的批判已十分鲜明,这充分说明当时人们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并据此进行审美创作,从而使其作品获得了审美性。本文试图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对《诗经·国风》作一次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探究。  本文由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国风》研究现状与不足,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可能性,并对本论文总体情况作大致介绍。  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五章。第一章总体论述《国风》的美学思想。具体从和谐为美、德高为美、清朴为美三方面阐述,以期探究《国风》在创作基调、创作情调、创作色调上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色。第二章论述《国风》中风俗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外部世界如何经过周人之手而成为审美世界以及具体审美内涵是什么,是本章探究的重点。第三章论述《国风》中情感美与人格美的相映。周人如何对他们的内部世界进行审美创造以及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美,则是本章探讨的重点。第四章论述《国风》中比兴艺术美。主要谈比兴艺术美的历程以及类型,从而进一步认识周人审美创造的特色。最后一章论述《国风》语言风格美。本章从语言本身来探讨《国风》兼容并蓄的审美特色。  结语部分简述《国风》在审美方面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其一风雅创作精神的影响;其二多方面审美内涵的影响,并指出它开启了中国文学主要是诗歌优良的审美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  
其他文献
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人,是19世纪现代派的先驱者,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开山鼻祖。 他早年的创作主要是写艺术批评,他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剖析深刻
早在几年前,26岁的关明就时不时的腰疼,有时连带着大腿也疼,他去骨科看过没什么问题,所以每次贴点膏药缓解一下就算了。前不久,晨起剧烈的腰疼让关明再次去骨科就诊,医生表示是腰脱,做点治疗就可以。没想到的是,治疗后非但没缓解反而加重了,直到几天前关明下不了床了,被120送进了医院。这次,经过X光、磁共振等进一步仔细的检查,结果显示,关明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  误诊率极高,患者常走错科室  在强直性脊柱
“陕军东征”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陕西古称“三秦”,秦人在此创造了辉煌的“三秦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给秦人留下了崇尚农耕、入世济世、求实求变、兼收并蓄的
建国初期的杂文论争既体现出杂文家的创作追求也反映出创作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要不要杂文,要什么样的杂文,怎样创作杂文”是建国初期杂文论争的焦点,这些论争最终又以要
本论文从校勘、训诂、音韵三方面对戴震的《方言疏证》进行研究。  在校勘研究方面归纳了《方言疏证》的校勘内容和校勘方法,总结了戴震的校勘特色,并进一步对戴震校改内容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均充满内在的张力和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构成了贾平凹小说的多义、混沌的美学特征,使贾平凹的长篇有着极大的阐释空间。本文分别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