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固化用可聚合型光引发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引发剂是紫外光固化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小分子型的光引发剂存在容易挥发和迁移的问题。这不仅会降低光聚合的效率,也会导致固化产品出现气味和毒性,食品和药物包装等应用中都严禁小分子光引发剂或其光解碎片发生迁移。本文目的是合成一种可聚合型紫外光引发剂,这种光引发剂可以与聚合单体一同聚合到高分子链上,从而减少普通小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光解产物的残留和释放。本文根据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机理,进行了分子设计。最终选择丙烯酸-2-羟乙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羟基二苯甲酮作为原料来合成可聚合型光引发剂UV-I,合成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催化剂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合成分为两步反应,第一步采用丙烯酸2-羟乙酯与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第二步再加入4-羟基二苯甲酮继续反应。研究了两步法的反应工艺条件,并确定了合成方法。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1H-NMR表征及紫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产物即为目标产物UV-I。通过研究光引发剂UV-I引发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间接表征了光引发剂UV-I的引发性能。选择压敏胶体系的组成为:预聚物(CN966H90)30%、丙烯酸丁酯20%、丙烯酸异辛酯30%、醋酸乙烯酯30%;光固化工艺为:1kW的高压汞灯,照射距离为10cm。对紫外光固化压敏胶的全反射红外光谱表征、DSC测试、180°剥离强度研究表明,UV-I可以引发压敏胶进行光固化反应,并且当UV-I含量为1.0%、固化时间为20s时,压敏胶体系反应完全。考察了热氧老化对该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的180°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压敏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说明本文所合成的可聚合型光引发剂具有良好的引发效果,且采用UV-I为光引发剂制备的紫外光固化产品的耐候性优异。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程度副词“暴、超、巨、狂、奇”为例,从句法、语义、语用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多维研究。全文共分四章: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时用到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年龄牦牛肺脏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以探索牦牛支气管动脉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牦牛支气管动脉几乎都从胸主动脉腹侧发出,入肺
冠状病毒(CoVs)属于冠状病毒科,是自然界广泛存在能够感染人和动物的一大类病毒家族。基于系统发育树分析,国际病毒分类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
通过分析莱钢高炉有害元素的使用现状,认为烧结矿中有害元素大幅升高、固废物料配比增加和大幅提高含锌较高的氧化铁皮比例,是导致入炉有害元素负荷过量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
慢性肝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患者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最终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
<正> 攀钢冶炼钒钛磁铁矿,入炉矿石品位较低,限制了高炉生产指标的进一步提高。高炉配加硅石,可起到调整炉渣碱度、稀释钛渣、改善炉渣性能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使用高品位块矿,
海上升压站是海上风电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型式与传统的海上油气平台有所差异,完全套用现有抗震分析方法可能使结构设计不经济。由于地质条件特点不同,国外海上风
水环境富营养化污染是世界公认的“水体癌症”,引起了人们和众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浓度培养基、不同外源物及自
刺参作为我国重要经济水产品单一经济总量最大的养殖品种,目前仍以单养方式为主。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不稳定,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养殖环境。本研究选择龙须菜和菊花心江蓠作为刺
目标实体的三维重建技术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本文正是从飞行器的三维重建这一课题出发,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基于工程视图的目标实体三维重建技术。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