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火电厂属于重要的生命线工程,框排架结构是我国火电厂主厂房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一直是火电厂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大容量机组的引进,钢框排架结构已成为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电厂属于重要的生命线工程,框排架结构是我国火电厂主厂房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一直是火电厂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大容量机组的引进,钢框排架结构已成为我国大型火电厂主厂房的首选结构形式。钢框排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快、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更适合在抗震设防地区使用。然而,目前我国对钢框排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处于探讨阶段,相关规范对其抗震设计要求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对钢框排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三跨单榀钢框排架1:10模型先后进行了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性能、刚度退化和塑性铰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滞回曲线比较饱满,说明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耗能能力。框排架破坏时,结构整体的位移延性系数为2.6,明显偏小,结构变形能力不足。钢框排架的层间位移角以及整体位移角均未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满足抗震设防“三水准”要求。钢框排架的承载力稳定,刚度退化不明显。煤斗梁截面刚度较大,该楼层表现出明显的“强梁弱柱”,塑性铰出现在柱上。结合火电厂钢结构主厂房的原型,用SAP2000软件对原型结构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框架与排架内力分配、错层对相应楼层各柱剪力分配的影响、煤斗层质量、刚度分布不均匀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等。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为钢框排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还可为相关行业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基础性资料。
其他文献
絮凝是水处理重要单元之一。絮凝过程中,人们通过形成大而密实的絮体来提高水处理效果。在形成大絮体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絮体破碎,因此认识絮体破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研究
在钢管混凝土构件中,钢管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关系一直是工程界较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推出试验,以钢管的径厚比和核心混凝土的强度为变
在煤矿巷道支护中,锚杆支护的普及率几乎接近100%,针对如今锚杆支护理论远远滞后于实践,且在工程应用中仍然主要依靠经验法和工程类比法的现状。对锚杆支护作用的本质进行了
呼吸墙体因设置了中间空气层,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具有保温隔热、降噪等优点。随着公共建筑能耗越来越大,具有节能优势的呼吸墙体应用日益增多。为得到呼吸墙体的能
纳米混凝土因其优异的耐久性能而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有望应用于近海工程等恶劣环境下服役的工程结构。目前关于纳米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单因素作用下的性能改善。而混凝土结构一般都处在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下,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促进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更为严重。因此,本论文考虑近海工程结构实际服役环境,研究纳米混凝土在冲刷和荷载耦合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特征,对促进纳米混凝土的应用和保障混凝土结构
Vierendeel桁架节点通常以承受平面内弯矩为主,Vierendeel桁架假定节点为全刚性,然而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已有研究表明加强后的节点可以获得全刚性;目前钢管节点加
吸力基础是海洋工程中一种新型的基础型式,它通常是底部敞开,顶部封闭的钢制圆筒结构,能够承受巨大的水平荷载和弯矩作用。由于造价低、施工方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采取大砌体混凝土构造,克服了现有巷旁支护体不能同时具有结构早强、无粉尘、劳动强度小以及快速机械化施工的问题。为此研究大砌体结构作为巷旁支护体的力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为基础、以力学分析与经济学理论为工具、以减小结构生命周期总投资为主要目标的结构地震概率风险评估,代表了当前抗震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多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变电压等级,汇集配送电能的枢纽,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变电站系统在遇到强烈地震作用时极易遭受破坏,引起主厂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