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静脉产业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研究——以XTD环境服务集团为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实现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静脉产业作为循环经济中的核心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矛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静脉产业以废弃资源为原料,该类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了贡献,兼具市场性和公益性。这就决定了静脉产业类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不仅涵盖传统经济领域的五大目标,更注重对环境和社会效益的追求,给该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提出了要求。我国现行的基于原则性指导作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显然不能满足该类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的特殊要求,导致静脉产业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无章可循。因此,设计出一套符合静脉产业类企业内部控制特点的评价和改进框架,指导其评价和改进实践迫在眉睫。  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目标实现程度为逻辑起点,以控制目标三维分解为基础进行静脉产业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改进框架设计,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控制论、风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研究的基本工具,围绕静脉产业内部控制特点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基于此进行评价和改进框架设计。其目的在于满足静脉产业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特有需求,促进该类企业战略目标、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本文首先对静脉产业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静脉产业在本质特征、自然垄断、环境风险、政策依赖和业绩评价层面的特点,然后总结由静脉产业的特点决定的该类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静脉产业类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横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并在目标体系内部表现为对合法合规目标的强烈依赖;在控制重点层面,静脉产业属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具有环境高危性,注重以业务流程为载体对环境风险的控制,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的控制。综合上述特殊性,本文对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素进行分解,进而构建以控制要素为评价对象、基于目标分解的静脉产业类企业内部控制三维动态评价和改进框架,并创新性的提出了差异警戒线这一评价标准和改进基准,降低了评价标准的选择风险。基于静脉产业类企业评价和改进框架的设计理念,本文选取产业内的领军企业——XTD环境服务集团,将所设计评价和改进框架应用于该企业,结合 XTD集团的所处生命周期,分析该集团控制重点及评价需求,按照准备——评价——改进三个阶段设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和改进方案,以期对该企业内控实践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教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本文分析了网络教学环境下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面临的新问题,提出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农业投入品中在 90 种农药中高频检出的隐性成分的精准筛查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超声提取、稀释并过膜净化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气相色谱-
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企业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筹划和谋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准确并有效地把握在环境变化中不断涌现的机遇和商机,并
随着我国对高校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世界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双一流”建设在高校图书馆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高校逐渐的将互联网相关技术和理论运用到课程教学当中.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室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
目的 评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的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GB/T 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 采用液相色
This dissertation examines the part of mentoring in career advancement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Rawalpindi and Islamabad.The research study provided a com
学位
绩效指标的设计是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作为其所在部门的第一负责人,部门经理绩效指标的设计自然备受重视。目前。关于企业中层管理者绩
本论文以泰国MALEE公司为背景,MALEE品牌是泰国果汁饮料的鼻祖之一,不仅历史悠久。首先,通过宏观与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公司面临的所有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该公司可以从目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行政改革,高校聘用制员工在高校员工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传统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显现了诸多弊端,暴露了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这阻碍了高校聘用制员工积极性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