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2/Keap1-Nrf2途径介导自噬促进贝类抗氧化应激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类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在底栖动物中占优势。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严重影响了贝类的生存,贝类可以通过直接的摄食活动将MC快速地富集在体内通过产生活性氧簇引起贝类机体氧化系统失衡,以致细胞损伤。选择性自噬和Keap1-Nrf2通路是主要的抗氧化应激途径,氧化剂可通过多条信号途径诱导细胞产生自噬和激活Keap1-Nrf2途径以缓解氧化损伤。Keap1-Nrf2的激活途径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在应激条件下,Keap1构象发生改变,以致Nrf2入核与小Maf形成异源二聚体,诱导Nrf2靶标调控区的抗氧化酶功能,从而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这是Keap1-Nrf2激活的经典途径。P62是选择性自噬衔接蛋白,通过与泛素蛋白结合穿梭至蛋白酶体或溶酶体,参与泛素-蛋白酶体和自噬溶酶体的蛋白质降解,其表达水平通常与自噬成反比。哺乳动物p62在氧化应激中充当协调自噬和Keap1-Nrf2信号通路的细胞整合点,通过形成p62/Keap1-Nrf2正反馈回路介导细胞自噬上调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此途径被称为Keap1-Nrf2激活的非经典途径。本文以暴露在MC环境下的褶纹冠蚌为研究对象,对褶纹冠蚌p62进行鉴定与功能分析,阐明p62与自噬的关联,以及p62与Keap1-Nrf2通路的调控关系,探讨贝类p62/Keap1-Nrf2途径消减贝类微囊藻毒素引起的应激反应。1、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qRT-PCR实验发现MC胁迫蚌24 h,Cp Nrf2蛋白的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显著增强,Cp Nrf2敲降后,在MC诱导24 h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CpKeap1a敲降后MC诱导96 h,Cp 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MC促进GOT、GPT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显著上调,进而通过激活抗氧化酶减轻蚌的肝胰腺受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Cp Nrf2以剂量依赖性促进Cp NQO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上调;在细胞毒性承受范围内,MC以剂量依赖性上调Cp NQO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并且MC促进Cp Nrf2上调Cp NQO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2、构建pGEX 4T-1-CpKeap1a、pET30a-Keap1b和pET-32a-Nrf2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纯化GST-CpKeap1a和HIS-Cp Keap1b蛋白,其浓度分别为0.338mg/m L和0.22 mg/m L。GST-pulldown结果表明CpKeap1a与Cp Keap1b形成异源二聚体。构建FLag-CpKeap1a、FLag-Cp Keap1b、HA-CpKeap1a、HA-Cp Keap1b、HA-Cp Nrf2、FLag-Cp Nrf2等表达载体,免疫共沉淀显示CpKeap1a与Cp Keap1b可以形成同源和异源二聚体,Cp Nrf2可以与CpKeap1a和Cp Keap1b相互结合。3、从构建的褶纹冠蚌血细胞转录组文库中筛选p62、LC3、Bcl-2基因片段,克隆了Cpp62、CpLC3和CpBcl-2基因的c NDA序列全长。Cpp62 c DNA全长序列为2484 bp,其5’UTR序列为88 bp,3’UTR序列为1247 bp,ORF序列为1149 bp,编码382个氨基酸,其中包含高度保守的p62-PB1结构域(3-90aa)、ZZ链结构域(102-148)和UBA结构域,预测有LIR结构域而无KIR结构域。该蛋白含有一个poly(A)尾,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42.485 k Da,理论等电点(PI)为5.98。CpLC3 c DNA序列全长为2151 bp,其5’UTR序列为64 bp,3’UTR序列为1721 bp,ORF框长度为366 bp,其编码121个氨基酸,包含一个高度保守Ub1_ATG8_MAP1LC3结构域。该蛋白含有一个poly(A)尾,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4.10 k Da,PI为9.39。CpBcl-2 c DNA序列全长为760 bp,其5’UTR为93 bp,3’UTR为132 bp,ORF序列为535 bp,共编码177个氨基酸,其中包含高度保守的Bcl-2样superfamily结构域(44-145aa),其分子量为20.17 k Da,PI为6.61。4、MC胁迫后,肝胰腺中Cpp62 mRNA的表达在24和48h明显上调,其在肾脏中的表达也均上调;CpKeap1a敲降后,MC促进肝胰腺中Cpp62在24,48和72 h的表达上调,促进肾脏Cpp62在72和96 h表达上调;Cp Nrf2敲降后,MC促进肝胰腺中Cpp62的表达在24、48和72h下调。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MC促进Cpp62的蛋白表达,褶纹冠蚌Keap1-Nrf2途径正向调控Cpp62蛋白的表达,与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结果表明MC可以激活褶纹冠蚌Keap1-Nrf2途径参与调控Cpp62 mRNA和蛋白的表达。5、克隆褶纹冠蚌p62基因启动子,分析其含有Nrf2、Maf G、Mafk和Nrf2-Maf G二聚体结合元件,并含有4个ARE元件。EMSA表明Cp Nrf2蛋白阻滞Cpp62-ARE迁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p Nrf2以剂量依赖性促进Cpp62-ARE活性上调。但是MC抑制Cp Nrf2上调Cpp62启动子活性。Cpp62启动子ARE元件突变后,其活性被Cp Nrf2转录因子抑制。6、合成褶纹冠蚌p62双链干扰序列(Cpp62-ds RNA),Cpp62-ds RNA干扰效率在24和48 h分别为64.7%和58.6%,表明Cpp62-ds RNA具有干扰效率,且Cp Nrf2和Cp NQO1的表达在Cpp62-ds RNA处理组显著下调。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Cpp62可以呈Cp Nrf2浓度依赖性促进Cp NQO1和Cpp62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上调。但是,MC抑制Cpp62促进Cpp62启动子的活性上调,且Cpp62抑制ARE元件突变的Cpp62启动子活性。7、Cpp62与CpKeap1a体外不形成二聚体,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CpKeap1a和Cp Keap1b均不影响Cpp62促进Cp NQO1和Cpp62基因启动子的活性。8、构建自噬抑制剂和自噬激活剂贝类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自噬的动态变化影响了Cpp62的表达;TEM观察MC诱导褶纹冠蚌产生轻度自噬,并且发现Cpp62-ds RNA中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自噬小体消失,表明褶纹冠蚌Cpp62可能介导自噬小体的形成,且贝类存在Cpp62依赖型自噬。9、CpLC3在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自噬激活剂诱发蚌产生自噬时上调CpLC3的表达,并且MC引起的氧化应激促进CpLC3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免疫双荧光定位发现MC促进CpLC3蛋白分别与Cpp62、CpKeap1a蛋白在细胞中发生重叠;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CpLC3分别与CpKeap1a、Cp Keap1b和Cpp62结合。结果表明蚌发生自噬和氧化应激均影响CpLC3基因的转录,并促进蚌内p62-Keap1a-LC3聚合体的形成。10、qRT-PCR检测发现自噬缺陷时,Cp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性下降;反之,自噬发生时其表达相反。Tunel结果显示3-MA促进细胞发生凋亡,Rap抑制细胞凋亡,并且Cpp62-ds RNA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MC诱发蚌产生的细胞自噬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揭示褶纹冠蚌p62可以正向调控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轻、强、可再生性好、可修复等特点,逐渐取代部分金属和热固性复合材料大量应用于军工、汽车、医疗等领域。聚丙烯(PP)是一种成型性好、无毒的通用型热塑性树脂,PP制品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在改善热塑性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其寿命并且降低维护更新成本成为新的突破方向,因而实现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开发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自修复特性为研究目标,从热塑性树
众所周知,持久性的应激暴露(慢性应激)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杏仁核是大脑表达和调控情感的核心脑区,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感(情绪)的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杏仁核亦是应激损害大脑功能尤其是情感功能的重要靶区。静息状态下,杏仁核的活动呈高度抑制状态,但在慢性应激时这种高度抑制状态常被解除,进而引起杏仁核神经元过度兴奋,这与慢性应激引发的过度焦虑密切相关。与其他脑区类似
恐惧(fear)是指当个体感知到危险或潜在威胁时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情感状态、并对危险作出行为和生理上的反应。适度的恐惧有助于个体趋利避害,而过度恐惧、例如罹患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恐惧症(phobia)等则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恐惧进行有效消退尤为重要。5聚体A型γ-氨基丁酸受体(type A GABA receptor,
高品质的氮化硅粉体对物相、杂质含量以及形貌有严格要求。对物相和杂质含量这两个指标,学术界和产业界已经研究多年,具备了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而对形貌这个指标,则还很缺乏研究和理解,没有形成有效的调控手段。相比不规则形状颗粒,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的氮化硅粉体较有利于陶瓷烧结致密化,提高产品性能;氮化硅晶须材料可作为增韧相或导热相应用于复合材料,并且由于其纳米尺度效应在光电半导体领域有应用潜力。前者迄今只有日
学位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优异的形貌稳定性和机械鲁棒性,在大面积柔性器件的制备中具有巨大潜力。目前,高性能的聚合物受体较少,导致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小分子受体太阳能电池效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从小面积器件到大面积器件,材料对印刷工艺的适应性差和效率损失大仍然是巨大的挑战。本论文主要基于对光伏材料结构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围绕改善聚合物受体的光谱吸收、优化活性层形貌,设计合成了一系列
核聚变能具有经济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能源。钨及钨合金因具备高熔点和优异力学性能等优势被认为是聚变堆装置中极具潜力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但极端服役的环境给它们的应用提出了巨大挑战,特别是钨脆性问题及材料的氢同位素滞留行为,研究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中研究仅获得了有限温度下钨的增韧机制,典型合金元素对氢在钨中行为的影响研究不够系统,氢逃逸到
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QDs)的表面官能团类型丰富且可调,是其诸多应用的基础。因此,如何进行精确的调控以达到目标性能的优化成为了重要的科学问题。在CQDs的制备方法中,水热法可进行一锅式掺杂调控,当进一步以生物质作为前驱体时,被誉为一种绿色技术。为此,本文以天然植物为碳源,利用水热法进行了CQDs的自掺杂调控和杂原子掺杂调控,通过分析其形态与结构变化,探讨了CQDs的形成及掺杂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