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巴尔的摩太阳晚报》记者Jon D.Franklin发表了一篇记录脑部手术的报道《凯利太太的妖怪》,获得当年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的青睐,因符合特稿写作奖“high literary quality and originality(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的评选标准而成为首位特稿写作奖的得主。自此,标榜“文学性”和“创造性”的特稿写作奖成为业界和学界的热议话题。对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的叙事研究集中于叙述者、叙事视角和叙事策略三方面,而对于叙事结构的讨论却是寥寥无几。在文艺作品中,学者们对小说、戏剧、影视的叙事结构讨论很多,他们的研究精彩纷呈。因而,本文将尝试探讨普利策特稿写作奖获奖作品的叙事结构。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8年共计10年的9件特稿作品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报道内容的不同分为两类:一是对犯罪案件进行的报道,简称为犯罪类特稿;二是对灾难进行的报道,简称为灾难类特稿。据此,本文对普利策特稿写作奖作品叙事结构的研究分为对犯罪类特稿叙事结构的研究和对灾难类特稿叙事结构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犯罪类特稿的叙事结构为树状叙事结构,而灾难类特稿的叙事结构则以灾难事件为轴心,依靠因果链对原因及结果进行叙事。首先,犯罪类特稿中的核心事件呈现出按时间顺序线性叙事的特征,是架构整个叙事的主心骨,是树状叙事结构中的“树干”部分。其催化事件因对核心事件进行补充,按照重要性原则进行排列,呈现出逆时序叙事的特征。核心事件构建叙事框架的基础上,催化事件有序的使用,使得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的犯罪类特稿叙事呈现出枝叶扶疏的景象。其次,灾难类特稿在叙事结构上呈现以灾难事件为轴心的特征,原因和结果环绕的叙事结构,形成了“原因-灾难事件-影响”的因果链模式,其叙事结构背后蕴含着记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叙事结构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强调简单主题,并升华主题。两相对比,我们发现,在近十年的特稿写作奖中,灾难类特稿和犯罪类特稿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从叙事的主干而言,灾难类特稿以灾难事件为主,有利于强化灾难主题;而犯罪类特稿的核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叙事,这有利于捋清犯罪案件的发展脉络;其次,从叙事的补充而言,灾难类特稿主要体现在以灾难事件为轴心,对原因和结果的追溯按因果联系有序排列,升华主题,犯罪类特稿的催化叙事对核心事件进行补充,常常打造枝繁叶茂的景象,使得叙事生动、有趣;最后,从叙事结构与表达意义而言,灾难类特稿的叙事相对简单,表达的意义也很容易把握——在了解灾难基础知识时,传达记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犯罪类特稿的树状叙事结构构造多元叙事主题,这些多元主题本质上都是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思索。综上,核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叙事、催化事件按重要性原则排列的树状叙事结构适用于情节复杂的报道;灾难类特稿可采用更丰富的叙事结构以增强人文关怀;在叙事结构无法再进行改进时,可以尝试使用媒介融合的形式,从受众角度出发,合理安插媒介,提升受众的使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