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南亚危机背景下的印美关系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lin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出现苏联进攻美国防御的战略态势。由巴基斯坦国内的问题引发了印巴对抗的南亚危机。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印美关系在南亚危机前后经受着巨大的变动和挑战。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前,美国试图拉拢印度并将其纳入争霸体系中,以便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取得优势的地位。此外,美国并没有放弃以巴基斯坦制约印度的战略,印巴均势仍然是美国南亚战略的核心。1966年英迪拉·甘地上台,印度需要美国的支持。同时,印度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将南亚和印度洋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1971年南亚危爆发后,美国竭尽全力试图将南亚危机置于可控范围之内,服务于美国的整个霸权体系。危机因印度深入干涉持续升级,升级为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顶住美国的压力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顺利肢解了巴基斯坦。美国为了保护西巴基斯坦对印度进行武力威胁,印度在美国压力下停止了军事行动。印美关系还受到苏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影响。1971年南亚危机后为了避免印度被苏联过度拉拢,美国修复同印度受损的关系。印度则为了成为南亚霸主和世界性大国也乐于同美国保持联系,获取经济等支持。印美各自利益的推动下,印美两国关系渐渐改善。总之,1971年南亚危机前后,印美关系是由双方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印美两国利益的吻合与否决定了关系的走向,也是印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的基础。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内容共分为四章。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理论依据、资料运用、创新之处和文章的重难点。第一章主要论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与1971年南亚危机。这一时期美苏冷战格局逐渐改变。实力相对削弱的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实力下降,但仍希望在南亚地区保持影响力。由于巴基斯坦国内动荡并出现印巴危机,美苏两国卷入。第二章主要论述1971年南亚危机前的印美关系。英迪拉·甘地上台后,印度外交进行了调整。印度在粮食、资金等方面有求于美国。同时美国对印度采取拉拢政策,影响与控制印度有助于扩大美国在南亚的影响。印美间有相互合作的一面,也有斗争的一面。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后,美国全力试图将南亚危机置于可控范围之内,达到维持美国在南亚的地位。美国希望印度能和平解决南亚危机,为此,美国在经济援助安抚印度的同时,企图敦促印度放弃军事肢解巴基斯坦的政策。美国对印度施加强大的经济、政治乃至军事压力,阻挠印度以武力方式肢解巴基斯坦。印度为了谋求地区霸权,希望借助危机削弱巴基斯坦。印度向苏联寻求支持。最终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以武力手段肢解巴基斯坦。随后,印美恶化。第四章则介绍1971年南亚危机后的印美关系。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实力大增,仍然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美国为了争霸,积极主动地修复同印度的关系。成为南亚大国后的印度,也没有完全断绝同美国的联系。印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离不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帮助与支持。在印美各自利益的驱动下,印美两国关系渐渐改善。结语部分通过对南亚危机前后的印美关系进行阐述,总结出这一期间印美关系的特点,并将其视为未来印美关系发展的基础。
其他文献
武术属于人体文化的范畴,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一门学问。武术思想史研究具有“导游”、完善学科体系以及文化和现实的意义,理应得到研究者
学位
当前,旅行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旅行社产品在旅行社的自身发展与市场竞争中体现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被各界认同,旅行社产品研究也成为我国旅游学界及其它相关学科研究的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