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分析反映的千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dd3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是地质时期沙尘天气形成的粉尘堆积物,其粒度特征记录了粉尘搬运过程中的古环境演化信息。千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西南部,受东亚季风影响,第四纪以来堆积巨厚的黄土沉积,较好记录了东亚季风的演化。本文通过对千河流域高分辨率黄土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重建了千河流域地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序列,剖析了千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特征,初步探讨了气候演化的驱动力及相互作用机制。  本文研究区位于千河流域西北部,位于千阳县千河北岸黄土台塬区三级阶地上。根据罗家塬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岩性特征的描述、中值粒径、频率曲线、C-M图等粒度参数分析,该剖面沉积颗粒粒径大多为粘土和粉砂,砂砾含量很少,沉积物颗粒分选性较好反映出该剖面的沉积环境为典型的风尘堆积。根据千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年龄的建立,将罗家塬剖面的沉积环境划分为四个阶段:L2、S1(S1SS3、S1SL3、S1SS2、S1SL2、S1SS1、S1SL1)、L1(L1LL2、L1LS2、L1LL1)、S0,得到千河流域罗家塬剖面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深度12.2—11.8m、9.5—5.9m(29~20.47Ka B.P)、4~1m(16.48~10.08Ka B.P)为相对干冷气候;11.8—9.5m(127~29Ka B.P)、5.9~4(20.47~16.48Ka B.P)、1—0m(10.08Ka B.P至今)为相对暖湿气候。综上所述,罗家塬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4次明显的暖湿和3次干冷的气候变化特征。  罗家塬剖面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年龄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得出罗家塬剖面所在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变有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一致的特征;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地层对比,得出在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其地层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沉积厚度远大于中东部地区,这反映了黄土—古土壤的沉积深受源区与季风强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国外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运用和改进,列车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列车系统动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速度能否提高,而且影响到列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既要
经过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后,中国高铁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列车运营速度的大幅提高对各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转向架构架作为列车的关键零部件,既要求具有较高的结构可靠性,
通过对我国煤矿设备信息管理现状的深入研究,在分析了国内外不同行业可视化信息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的方式建立我国煤矿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日益增加,车辆的增多,使驾驶难度增加,碰撞事故频发。泊车问题,尤其是对于新手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困扰。为了使驾驶的过程变得轻松,各大研
学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汽车内饰件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制造产品,提高产品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