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是地质时期沙尘天气形成的粉尘堆积物,其粒度特征记录了粉尘搬运过程中的古环境演化信息。千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西南部,受东亚季风影响,第四纪以来堆积巨厚的黄土沉积,较好记录了东亚季风的演化。本文通过对千河流域高分辨率黄土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重建了千河流域地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序列,剖析了千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特征,初步探讨了气候演化的驱动力及相互作用机制。 本文研究区位于千河流域西北部,位于千阳县千河北岸黄土台塬区三级阶地上。根据罗家塬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岩性特征的描述、中值粒径、频率曲线、C-M图等粒度参数分析,该剖面沉积颗粒粒径大多为粘土和粉砂,砂砾含量很少,沉积物颗粒分选性较好反映出该剖面的沉积环境为典型的风尘堆积。根据千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年龄的建立,将罗家塬剖面的沉积环境划分为四个阶段:L2、S1(S1SS3、S1SL3、S1SS2、S1SL2、S1SS1、S1SL1)、L1(L1LL2、L1LS2、L1LL1)、S0,得到千河流域罗家塬剖面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深度12.2—11.8m、9.5—5.9m(29~20.47Ka B.P)、4~1m(16.48~10.08Ka B.P)为相对干冷气候;11.8—9.5m(127~29Ka B.P)、5.9~4(20.47~16.48Ka B.P)、1—0m(10.08Ka B.P至今)为相对暖湿气候。综上所述,罗家塬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4次明显的暖湿和3次干冷的气候变化特征。 罗家塬剖面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地层年龄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得出罗家塬剖面所在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变有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一致的特征;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地层对比,得出在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其地层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沉积厚度远大于中东部地区,这反映了黄土—古土壤的沉积深受源区与季风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