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引起了公众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地财政”在给地方政府带来庞大的财政收入的同时,也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以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视角,“土地财政”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其产生的财政体制原因。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利用相关指标对其规模进行了估算,得出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这样一个事实。然后分析了1994年开始在我国确立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地方政府面临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巨大缺口,这催生并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加上其他的制度缺陷,“土地财政”成为了地方政府在分税制下的必然选择。其次,本文分析了由“土地财政”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包括经济运行风险、社会风险和违法腐败风险。最后,本文将提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政策建议,认为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和事权是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