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日常──对TimEitel绘画的一些思考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蒂姆·艾特尔(Tim Eitel 1971-)是德国“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画家,被看作是他同辈画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系统地发展出了他的视觉语言,他的作品可以被视为当代语境下的先锋创作。他的绘画以具象为主体风格,拒绝喧嚣、强悍的艺术表现,用彻底的新客观方式绘就的作品,具有恒定冷静的照相写实主义外表,而其实上是一个拼凑的构成。貌似宁静的场景中通常隐含着不安,似乎具有强烈的暗示,作品笼罩着虚幻的气氛,强调了一个常常出现的方面:幻灭、孤寂、形象的无助感和漫无目的性以及他们的茫然本质。这可以说是蒂姆·艾特尔着力表现出的他的绘画的最显著的特征。   本文拟从蒂姆·艾特尔的具体绘画作品切入,探讨他创作的素材、作品的构成性以及作品主题等方面的问题,借以揭示蒂姆·艾特尔如何把从每日生活中借鉴而来的主体物转换进朴素的绘画中去,通过描绘一个日常的现实之物,从而创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的”“不寻常”的艺术世界。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通过分析蒂姆·艾特尔的绘画中被描绘的主体,认为他对日常素材的选择具平庸性的取向,人物形象孤立,缺乏叙事信息。 二、从蒂姆·艾特尔的绘画背景空间的变化,说明他对画面空间的处理方法是抽离空间个体特征,对空间做彻底的简化,形成一个非日常的、抽象的、概念性空间。 三、通过分析蒂姆·艾特尔画面中主题形象和画面背景空间的组合,认为他的绘画主题关注日常现实,但并不给出对日常现实的价值判断,作品具有对主题设问的机制,画中主体和空间的组合具实验性。 在本文中,笔者还通过把蒂姆·艾特尔的绘画与西方绘画史上的相关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蒂姆·艾特尔的绘画的独特之处。
其他文献
工业设计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开始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并针对工业设计教育发展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黑龙江省这样地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工业设计教育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资料调研,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明确了工业设计教育的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省内10所具有工业设计专业学士学
大学美术专业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存在着各种现象。比如,有的同学用绘画来描绘文学故事,有的同学在创作中加入对哲学道理的理解,还有很多同学描摹从电视或电影中截取的画面来进
期刊
简单的审美尺度并不适用于以精神性为依托的作品,它已经不在其范畴,精神性更不是艺术品的社会功能或者社会意义,也不是矫饰的、廉价的情感表述。精神性表现为更高级的审美情趣,乃
写意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最早产生最早趋于成熟并且取得过辉煌成就的艺术形式,宋元文人画兴起前一直占据着中国绘画史上主导地位。随着二十世纪后西方科学写实教育体系
“云”作为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随着天气、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在大自然中变化万千,同时产生出各种自然形态,如“烟、雾、霭、气、岚”等。在中国山水画中,“云”是画面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