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是维护健康的使者,医生的行为不仅关系生死,也体现着社会的道德基点,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的质量。医生与患者唇齿相依,有着紧密的联系,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氛围,维护和谐的就医环境,医生作为行为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内,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引入、以及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误区等都对传统职业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导致了医疗信任缺失,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医生既是临床工作者,又是医改的直接参与人,研究医生职业精神,对于医生和医学发展而言都是必须的。医生职业精神可以激发医学的内部力量,塑造医生的职业价值理念,提升医生的精神品质。但是中西方使用的医生职业精神概念是有区别的,在中国说起医生职业精神时带有明显的道德和伦理涵义。医生职业精神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入中国学者和大众的视野是在2000年以后,而且对职业精神的研究大都受到国外medical professionalism研究的影响。对于这一词源的理解,大概分成了两支力量:一支以医学专业精神的概念进行研究,一支以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进行研究。但是二者与我们说的医生职业精神是不同的,且存在概念使用的混淆情况。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澄清医生职业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目前国内对医生职业精神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实际上,我国医生职业精神的内涵、构成及表现与西方提倡的medical professionalism是有差异的。2012年4月份卫生部组织召开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座谈会,认为当前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尤其需要构建、培育和弘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同时,为了改善医生职业精神状况,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质,2012年卫生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大讨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这个用词与我们研究的医生职业精神的含义有些相似。但是作为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价值观学习,经过几次讨论之后,活动便偃旗息鼓。大讨论在医院管理层起到了宣传作用,但是医生个体参与度有限。因此研究医生职业精神,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也是必然选择。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医生职业精神的研究还比较缓慢,没有真正属于医生职业精神的系统研究。我国研究医生职业精神局限性很大:一是研究机构有限;二是研究内容不独立,没有脱离西方文化情景的影响;三是聚焦研究少,以往研究大都是对其一个点做评论后便搁置,没有深入探讨。同时,这些研究在谈及医生职业精神时,存在概念不清,内涵模糊,用词混乱的现象。因此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构建一个完善的医生职业精神和专业组织体系对于医生职业精神研究乃至现代医学事业发展都至关重要。这直接给了我们对医生职业精神思考和研究的动力与决心。全文分五章对医生职业精神进行分析和建构,着重分析探讨了医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结构与价值,剖析了医生职业精神面临的挑战和深层原因,针对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现状和中国文化资源背景,借鉴医学专业精神、医师职业精神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经验,建构起中国医生职业精神,以此丰富和完善医生职业精神体系,给医生职业精神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导,为医生行为、医患信任改善和医疗改革提供参考。首先,引言部分梳理了医生职业精神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及研究方法等。选题背景主要是鉴于三点:一是卫生政策的呼吁;二是医疗实践的需要;三是理论研究的欠缺,这也是本部分分析的重点。当前医生职业精神的研究主要起源于西方国家,我国学者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由西方引入该概念,而且存在着概念名称使用混淆、研究内容不条理不清晰的现象。在研究医生职业精神时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上也与西方存在不同,西方国家的medical professionalism研究起因于重商主义,我国关注医生职业精神主要是起因于医患矛盾。因此将西方研究嫁接到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厘清适合中国当代的医生职业精神的内容,并为医生职业精神的概念使用进行统一。总结目前关于医生职业精神研究可以发现:从概念上来说,中国和西方学术界的研究都是以medical professionalism为基础的,他们使用了相同的英文名词。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并没有与professionalism相对应的名词。对于Professionalism一词,目前我国在理解和使用上往往会混淆不清,翻译内容也相差甚远。就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看,对于医生职业精神,目前尚未有一个准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西方学者们趋向于用不同的构成要素来描述医生职业精神,同时关注其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而国内学者试图对其做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往往采用一句较为精确的句子来对其进行解释,概括性更强。总结当前医生职业精神研究我们发现:首先从职业精神的测评来看,因对医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界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医生职业精神的概念、结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对医生职业精神进行测量与评估非常困难,目前出现的测量研究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且只适用于一定的情境。得出来的结论基本没有可比性,只能供自己研究参考;其次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来看:目前,关于国内外医生职业精神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医学价值道德观念问题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利益冲突的研究上。我国医学领域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有着复杂的背景因素,如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管理体制等,主要理解为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而西方国家的利益冲突问题主要涉及医院、医学从业者与医药工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再次从医学行业自治与自律的问题来看,行业自治是专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而在我国真正的医学专业行业自治体系尚未建立,相关行业准则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并不完善。医生管理仍然是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行业准则或行业规范的制定明显滞后;最后从医生职业精神的建设来说,西方国家关于medical professionalism的培养已经进入实践层面,从医学生课程设置上已经体现出来,而我国的医生职业精神建设还处于理论倡导和学术研究阶段,在医学院校没有明确的课程设置、课时要求等等。本研究对医生职业精神的概念进行了厘定,首先从职业、职业分类和医生的角色界定着手,分析了职业精神之所以选择医生为主体定语的原因。并探究了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职业素质的区别与联系。同时通过将一般职业精神的内涵延伸到医学领域,对医生职业精神进行了厘定。结合职业精神的内涵,根据医生职业的特点和职业角色特点,我们将医生职业精神概括为:医生职业精神是以医生职业为基础的,医学从业人员在医疗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它是个人精神和社会精神在医生职业领域的体现。从构成上来说包括了职业精神、职业认识、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在界定了医生职业精神的基础上对医生职业精神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为了更清晰认识医生职业精神,我们对与医生职业精神相关和相近且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医学专业精神是根据英文单词medical professionalism翻译而来。面对医学专业精神与职业精神混淆的现象,学者认为“医学是一门专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用职业精神代替专业精神是不适宜的”。对医学专业精神进行梳理,分析其与医生职业精神的区别与联系,有益于我们对医生职业精神内涵的理解和研究。从理论基础上看,医学专业精神是在医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术语的定语是“医学”。而医学作为一门专业,强调自治、自律、强调技术胜任力。医学专业精神的产生不是以医生职业的出现为背景的,而是以医学的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专业为前提的;而医生职业的出现不以医学的专业化为基础,而是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社会达成的道德契约。医学专业精神和医生职业精神有着不同的基础和内涵。从目标取向上来说,医学专业精神和医师职业精神存在某些相同之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医学专业精神强调的是行业权利、行业利益,着重权利、责任,可以说是利大于义;而医生职业精神突出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神圣性,强调义大于利。从内容上来说,医学专业精神和医生职业精神本质上有一致之处,但是从表现层次上来看是存在差异的。医学专业精神有具体的、得到普遍认可的理念,比如《医师宣言》的三条原则和十项内容。而医生职业精神是抽象、笼统的的意识认知。此外我们从角色外行为角度、正式奖赏范围角度、对组织的积极作用角度、以及研究领域、主体、对象和动机等方面分析了医生职业精神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区别,并从消极作用的预防方面看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负面效应给医生职业精神践行的启示。在对医生职业精神概念界定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医生职业精神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研究。从心理层面的思维结构和道德层面的价值结构对医生职业精神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当前医生职业精神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对医生职业精神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