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是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其杀虫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神经质的作用,如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从而使大量γ-氨基丁酸进入神经细胞,对神经的传导过程产生阻隔作用,细胞功能无法正常运作。幼虫在接触后马上不可进食,发生麻痹现象且无法逆转,很快就可导致幼虫死亡,达到最高致死率只需3至4天,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螨类和一些害虫很容易被甲维盐除去。多杀菌素又名多杀霉素(Spinosad)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杀虫剂,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昆虫的神经系统造成刺激,增加其自发活性,导致非功能性的肌收缩、衰竭,并伴随颤抖和麻痹,显示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Ch R)被持续激活引起乙酰胆碱(Ach)延长释放反应,对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防治效果明显。为了解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使用后在豇豆中的残留降解情况。同时为合理的指导使用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两种农药,评价两种农药的安全性,本文对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豇豆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田间残留试验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甲维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残留检测方法。在1~200μg/L的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线性相关性良好,y=2208.81x+1873.94,R2=0.9999。空白样品添加回收试验表明:在豇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74%~91.6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9%~5.35%。建立了多杀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残留检测方法。在1~200μg/L的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线性相关性良好,y=2413.79x+1346.89,R2=0.9999。空白样品添加回收试验表明:在豇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2%~95.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6%~3.91%。2.在海南和山东两地,甲维盐和多杀菌素分别以推荐剂量的2倍施药量7.2 g a.i./hm2和45 g a.i./hm2对豇豆喷雾施药1次,测定了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豇豆中的消解动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多杀菌素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数学模型,在豇豆中的降解动态因试验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甲维盐在豇豆的消解半衰期,海南为2.46 d,山东为2.78 d;多杀菌素在豇豆中的消解半衰期海南为0.75 d,山东为0.95 d。3.广东、海南、湖南、河南、山东和云南六地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用于防治豆荚螟时,不管是按推荐高剂量还是按推荐高剂量的2倍量施药,距施药7 d后甲维盐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不会危害豇豆安全。建议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7~3.6 g a.i./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7天。10%多杀菌素悬浮剂用于防治豆荚螟时,无论是按推荐高剂量还是按推荐高剂量的2倍量施药,距施药3 d后多杀菌素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不会危害豇豆安全。建议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2.5 g a.i./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