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菌素和甲维盐在豇豆上的残留及降解动态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是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其杀虫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神经质的作用,如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从而使大量γ-氨基丁酸进入神经细胞,对神经的传导过程产生阻隔作用,细胞功能无法正常运作。幼虫在接触后马上不可进食,发生麻痹现象且无法逆转,很快就可导致幼虫死亡,达到最高致死率只需3至4天,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螨类和一些害虫很容易被甲维盐除去。多杀菌素又名多杀霉素(Spinosad)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杀虫剂,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昆虫的神经系统造成刺激,增加其自发活性,导致非功能性的肌收缩、衰竭,并伴随颤抖和麻痹,显示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Ch R)被持续激活引起乙酰胆碱(Ach)延长释放反应,对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防治效果明显。为了解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使用后在豇豆中的残留降解情况。同时为合理的指导使用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两种农药,评价两种农药的安全性,本文对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豇豆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田间残留试验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甲维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残留检测方法。在1~200μg/L的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线性相关性良好,y=2208.81x+1873.94,R2=0.9999。空白样品添加回收试验表明:在豇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74%~91.6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9%~5.35%。建立了多杀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残留检测方法。在1~200μg/L的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线性相关性良好,y=2413.79x+1346.89,R2=0.9999。空白样品添加回收试验表明:在豇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12%~95.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6%~3.91%。2.在海南和山东两地,甲维盐和多杀菌素分别以推荐剂量的2倍施药量7.2 g a.i./hm2和45 g a.i./hm2对豇豆喷雾施药1次,测定了10%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豇豆中的消解动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维盐和多杀菌素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数学模型,在豇豆中的降解动态因试验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甲维盐在豇豆的消解半衰期,海南为2.46 d,山东为2.78 d;多杀菌素在豇豆中的消解半衰期海南为0.75 d,山东为0.95 d。3.广东、海南、湖南、河南、山东和云南六地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用于防治豆荚螟时,不管是按推荐高剂量还是按推荐高剂量的2倍量施药,距施药7 d后甲维盐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不会危害豇豆安全。建议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7~3.6 g a.i./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7天。10%多杀菌素悬浮剂用于防治豆荚螟时,无论是按推荐高剂量还是按推荐高剂量的2倍量施药,距施药3 d后多杀菌素在豇豆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不会危害豇豆安全。建议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2.5 g a.i./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7天。
其他文献
拆除构件法是连续倒塌分析与抗连续倒塌设计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本文基于拆除构件法,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研究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全过程。通过拆除不同位置的框架柱(内柱、边柱),分别对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进行非线性静力Pushdown分析和对空间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层高、跨度、层数)对框架填充墙结构倒塌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本文分析得出如下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非分离链环补空间中的不可压缩、分段不可压缩曲面对应的拓扑图简单时的性质以及非分离几乎交错链环补空间中的闭曲面的性质.首先,我们介绍了曲面的标准
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对肿瘤细胞进行识别并清除,但是肿瘤细胞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负调控通路募集免疫抑制性细胞,抑制效应T细胞的功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发生肿瘤的免疫
青霉病和绿霉病是柑橘采后最主要的两大真菌病害,目前主要通过化学杀菌剂来控制,但长期使用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近年来,通过生物防治法抑制水果采后病害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两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与人地资源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定量测度一国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效评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比较人类实际消费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服务系统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服务,定量测度自然资本供给与需求差距,衡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没有将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区分开来,测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基于传统生态足迹
语码转换最早在国外开始发展,一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社会文化理论为课堂语码转换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其中,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成为国内研究的焦点,但是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英汉双语语码转换,对于三语语码转换的研究较少。就内蒙古地区
聚氨酯(PU)弹性体由于性能出众而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为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本论文在聚醚多元醇(307,NJ-330N),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扩链剂二乙二醇(DEG)体系下,一
动物的个性是指物种内不同个体间存在的行为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场景中具有稳定性。行为上的个体差异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动物的生活史特征和与环境的相
含油污泥是一种在石油的开采、集输和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具有产量大、处理困难等特点,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健康都有着极大危害。目前国内外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上
碳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河口、海洋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系统中,是生物圈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题;氮是海洋生物生产的营养物质基础,它与碳元素同为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