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权的瑕疵转让——以受让方被欺诈为中心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购买股权是一种重要投资方式,也是改善公司治理及经营的有效手段。股权转让过程中,因出让方处于信息上的优势地位,其对股权和公司信息的隐瞒,会直接影响着受让方对股权价格的判断和合同目的的实现。出让方欺诈所发生的股权转让纠纷,已成为司法审判中的疑难案件。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为司法审判活动、投资市场以及公司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本文主要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向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的情形,除导论部分外,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界定股权瑕疵转让行为的概念。笔者从法律行为的角度界定股权瑕疵转让行为内涵是,股权转让过程中出让方未尽到如实告知义务,致使受让方因被诈欺而陷入错误,进而作出违背真意的行为。这里排除了出让方未尽告知义务但受让方也未陷入错误情形,以及受让方陷入错误但并未作出违背其真意的受让行为的情形。   第二部分介绍股权瑕疵转让行为具备的三个构成要件,即出让方未履行告知义务、出让方主观上有过错、受让方因错误而作出违背真意的民事行为。告知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及诚实信用原则,告知的内容包括股权信息和公司信息,转让方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即具有主观上的过错。受让方因信息的缺失陷入了理解上的错误,并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行为。这三个要件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股权的瑕疵转让行为。   第三部分论述的内容是瑕疵转让行为的效力。对于股权瑕疵转让行为的效力,学界中存在无效说、有效说及可撤销说。由于股权交易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股权、参与公司治理,因此笔者主张,瑕疵转让行为属于可撤销行为,其效力由受让方决定。   第四部分内容是瑕疵转让行为的责任。因文章是以受让方的权利保护为视角,所以股权瑕疵转让的责任主体确定为出让方。为了给受让方提供更多的救济方式,通过发展瑕疵担保责任理论以及采用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将出让方的瑕疵出让行为视为债法总则中的债务不履行行为,受让方可行使抗辩权、合同解除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多种债的救济方式。   最后一部分,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对股权瑕疵转让这一问题发布指导案例进行规范。由于立法或修订法律,需要经过严格漫长的法定程序,且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这种方案不具及时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借助于指导案例的灵活、规范的优势,可以弥补法律原则化带来的缺陷、填补法律空缺、统一适用法律。
其他文献
所有权保留制度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所有权保留制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直到19世纪末期它才逐渐在欧美各国流行起来。所有权
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财产类型,其蕴含者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网络虚拟财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刑事执行立法进程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萌芽和停滞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发展至
我国《保险法》中对责任保险方面的规定比较简单,尤其对被保险人与第三人和解方面的规定几乎空白,对责任保险人抗辩方面的规定也不够完全。然而在保险实践中,这方面的规定存
受益人撤销权在行使时会与受托人、委托人,及受让人和转得人,甚至共同受益人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本文针对这几种冲突类型,采取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对这几种类型的利益冲突分别分析,分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的逐渐盛行从而带动了我国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快递产业已经融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去。快递市场中各快递企业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