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对风心病瓣膜置换术中术后房颤心律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七氟烷与异氟烷吸入麻醉的对照研究,探讨七氟烷麻醉对术中术后房颤心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需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ASA分级Ⅱ-Ⅲ级),共计24例。本研究共分4组:A组(七氟烷麻醉窦性心律组6例),B组(七氟烷麻醉慢性房颤组6例),C组(异氟烷麻醉窦性心律组6例),D组(异氟烷麻醉慢性房颤组6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5 ug/kg,维库溴铵0.15 mg/kg。麻醉维持:A组和B组吸入七氟烷1.0%-3.0%,C组和D组吸入异氟烷1.0%-3.0%,并分别按需间断推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术中行上腔静脉插管时,取右心耳组织约100 mg,除去血液和脂肪组织后,迅速置入液氮中保存,并运用RT-PCR方法检测心房肌COL5A1 mRNA表达水平。此外,麻醉诱导即刻(T0)、体外循环(CPB)开始后6 h(T1)及24 h(T2),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同时,统计术后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房颤事件的发作次数。同时,应用12导联心电图统计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房颤事件的发作次数。  结果:(1)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七氟烷麻醉与异氟烷麻醉(A组vsC组、B组vsD组)心房肌细胞COL5A1 mRNA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各组患者血清CRP、TGF-β1水平存在动态变化,CPB后6 h表达均明显升高,CPB后24 h逐渐下降。其中,七氟烷麻醉组血清CRP、TGF-β1变化在CPB后较异氟烷麻醉组平缓,统计学差异明显。(3)七氟烷麻醉较异氟烷麻醉明显减少术中术后房颤发作,统计学差异明显。  结论:(1)七氟烷麻醉较异氟烷麻醉对心房肌胶原基因COL5A1表达影响无明显差异;(2)七氟烷可降低CRP及TGF-β1表达水平,提示七氟烷可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预防房颤的发生。(3)提示在房颤患者术中应用七氟烷麻醉较异氟烷麻醉有更高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高压电网产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是煤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了解电容电流的产生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
学位
本文主要阐述了条带开采和房柱式开采留设保护煤柱等留设煤柱控制岩层的移动技术问题,以充填控制岩层移动的采空区填充和覆岩离层区充填等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