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行赋又可称其为述行赋,是赋体文学众多题材的一类,“纪行赋”之名最早出现在南朝萧统汇编的《昭明文选》。“纪行”即纪征述行,是作者在远征途中记叙路途所见所感的文学表达,以其见闻来反映社会现实并抒发感慨、表达志向。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对汉代从公元前202年,止于公元220年的存世的纪行赋作整体的观照,从文化视角下结合文化社会背景变迁与文化思潮发展来探究两汉时期的纪行赋。对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意蕴的分析探究,本文大体上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整理两汉时期的纪行赋作品,界定本文研究范围。2.对前人和当代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3.从文化视角切入,采取文学和社会学、历史学相结合的方式对纪行赋文本进行内容剖析研究。文章分为:绪论部分:梳理纪行赋的界定及形成过程,并对目前学术界有关纪行赋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划定本文研究的范围与方法。第一章:两汉纪行赋的文化背景,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两汉的时代变迁与纪行赋的发展,二是两汉纪行赋作家群体的文化身份分析。西汉末年,刘歆的《遂初赋》是现存的第一篇纪行赋,由此确立了纪行赋的体例格式;东汉时期纪行赋出现了不少佳作,推动了后期纪行赋的发展;及至东汉末年,纪行赋才正式进入繁荣时期。作为纪行赋的创作主体,作家们的文化身份特性也影响了纪行赋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征。第二章:关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内容研究,首先以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纪行赋总体的篇目数据整理,根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期共有三十三篇纪行赋:一类为咏史赋志类纪行赋,特征表现为“因地及史”,目的是借助史实以刺时事;另一类是军旅行役类纪行赋,特征表现为对真实征战的描写,抒发豪放进取之意,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体现着宏大壮阔、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第三章:关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思想研究,共分为四小节。分别为儒家、道家思想在纪行赋中的体现以及汉代文人心态和文人世界观的分析,最后是关于纪行赋对历史的反思的剖析。两汉纪行赋在文化思想上体现着重史忠史的特征,且儒道兼顾。儒家主张实用性,道家对纪行赋作家乃至汉代文人的心态与世界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结语部分是对前文的梳理和总结,探讨纪行赋与同时代其他文学样式的关系,具体为游览赋及汉代诗歌,探究彼此相互交叉影响的关系,依此对纪行赋的发展进行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