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纪行赋的文化意蕴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ming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行赋又可称其为述行赋,是赋体文学众多题材的一类,“纪行赋”之名最早出现在南朝萧统汇编的《昭明文选》。“纪行”即纪征述行,是作者在远征途中记叙路途所见所感的文学表达,以其见闻来反映社会现实并抒发感慨、表达志向。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对汉代从公元前202年,止于公元220年的存世的纪行赋作整体的观照,从文化视角下结合文化社会背景变迁与文化思潮发展来探究两汉时期的纪行赋。对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意蕴的分析探究,本文大体上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整理两汉时期的纪行赋作品,界定本文研究范围。2.对前人和当代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3.从文化视角切入,采取文学和社会学、历史学相结合的方式对纪行赋文本进行内容剖析研究。文章分为:绪论部分:梳理纪行赋的界定及形成过程,并对目前学术界有关纪行赋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划定本文研究的范围与方法。第一章:两汉纪行赋的文化背景,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两汉的时代变迁与纪行赋的发展,二是两汉纪行赋作家群体的文化身份分析。西汉末年,刘歆的《遂初赋》是现存的第一篇纪行赋,由此确立了纪行赋的体例格式;东汉时期纪行赋出现了不少佳作,推动了后期纪行赋的发展;及至东汉末年,纪行赋才正式进入繁荣时期。作为纪行赋的创作主体,作家们的文化身份特性也影响了纪行赋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征。第二章:关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内容研究,首先以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纪行赋总体的篇目数据整理,根据不完全统计,两汉时期共有三十三篇纪行赋:一类为咏史赋志类纪行赋,特征表现为“因地及史”,目的是借助史实以刺时事;另一类是军旅行役类纪行赋,特征表现为对真实征战的描写,抒发豪放进取之意,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体现着宏大壮阔、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第三章:关于两汉纪行赋的文化思想研究,共分为四小节。分别为儒家、道家思想在纪行赋中的体现以及汉代文人心态和文人世界观的分析,最后是关于纪行赋对历史的反思的剖析。两汉纪行赋在文化思想上体现着重史忠史的特征,且儒道兼顾。儒家主张实用性,道家对纪行赋作家乃至汉代文人的心态与世界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结语部分是对前文的梳理和总结,探讨纪行赋与同时代其他文学样式的关系,具体为游览赋及汉代诗歌,探究彼此相互交叉影响的关系,依此对纪行赋的发展进行补充说明。
其他文献
小说的“文革”书写或者“文革”叙事,是指“文革”结束后文学对这段历史的各种叙述,而非“文革时期的小说”或者“文革”中的文学叙事。“文革”叙事文学是“文革”结束后诞
学位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探索时,表现出与其现代知识分子身份相称的叛逆精神与独立进取的文化品格,但是在对女
《约瑟夫·安德鲁斯传》是菲尔丁首次以“散文喜剧史诗”命名的小说,他在序言中说明希望读者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阅读,可见菲尔丁对小说“喜剧”效果的追求。本论文分别从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渐确立,八十年代先锋时期叙述革命、语言实验发生了巨大改变,先锋语境渐渐消逝,迈入新的台阶。九十年代后,政治意识形态与商品
“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之一,“生命境界”,这是中国生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冯友兰先生在“人生境界”说中所划分出的四种人生境界为参照,将古典小说《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