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3世纪中后期,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南宋抗蒙(元)战争是汉民族政权为抵御蒙古游牧贵族野蛮入侵所进行的一场民族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地处巴蜀的南宋夔州路因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当了极其显要的角色。夔州路用于抗蒙(元)的军队主要由屯驻大军、禁厢军、新军、乡兵四大部分组成,各军虽实力不一、地位迥异,但皆能发挥自身应有的贡献。蒙元政权用于入侵夔州路的军队数量、军事机构设置在不同时期因统治者关注重心、用兵策略不同,差异亦较大,总体实力长时期内相较宋军占据优势。夔州路军民在抗蒙(元)战事中基本以防御战为主,但也不乏在特定情形下的主动反击。他们通过艰苦卓越的抵抗,多次挫败蒙古自长江上游而下征服南宋的图谋,堪称南宋抵御蒙古的西南巨屏。夔州路较之南宋其他路份的抗战,具有鲜明的特点及意义,从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爱国将领和众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声誉远较他路为盛。它拥有南宋最杰出的山城防御战;拥有南宋最特殊的夔楚联防体系;是南宋抗蒙(元)整体持续时间最久、斗志最坚决的路份;是南宋遭受抗蒙(元)形势最险峻的路份;是南宋抗蒙(元)战术最为丰富的路份。它通过一域的抵抗保护了南宋川东地区的先进农耕文明,使其免遭蒙古的野蛮蹂躏;体现出南宋军民最坚贞的民族气节,进而鼓舞了全国的抗战热情;极大推迟了南宋过早被征服的命运,延长了宋祚;其抗蒙战术的灵活运用又对南宋旧的战略体制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促其向良性方向转变;最终迫使蒙古统治者改变征服策略,为元初川东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夔州路虽然是南宋抗蒙(元)最为杰出的路份,但因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仅凭其一域的抵御最终不能力挽狂澜,还是归于失败。元代宋已是历史大势所趋,结束割据战乱、实现统一已成为历史的主流,夔州路自不能逆潮流而动,但其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仍足以名垂青史、传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