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根霉利用五、六碳糖共发酵产L-乳酸的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有机酸之一,L-乳酸以其具有的独特构型优势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新型环保材料——聚乳酸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替代石油燃料的新能源和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的新原料。包括林木、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下脚料等在内的植物纤维原料是地球上产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植物纤维水解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木糖为原料,通过N+注入诱变和定向选育筛选L-乳酸高产突变株,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摇瓶发酵条件,初步探究高产突变株利用五、六碳糖共发酵产L-乳酸的发酵机理,建立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主要结论如下:   1)经不同剂量的N+注入后,菌株的存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型”;综合考虑注入剂量对菌株存活率与突变率的影响,在离子能量为15 KeV时,N+注入该米根霉菌株的最佳诱变剂量为50×2.5×1013ions/cm2。   2)采用最佳注入剂量筛选,最终得到一株产酸性能优良且遗传特征稳定的突变株N50-7,该菌株以葡萄糖、木糖为碳源,发酵72h的L-乳酸产量为79.46 g/L,较同批发酵的原始菌株的发酵周期缩短了36 h,L-乳酸产量提高了18.02%。   3)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获得突变株N50-7发酵产L.乳酸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00 g/L,木糖50 g/L,(NH4)2SO43.0 g/L,KH2PO40.3 g/L,MgSO4·7H2O0.3 g/L,ZnSO4·7H2O0.4 g/L,摇床转速180 r/min,温度32℃,接种量12%,装液量50 mL,该条件下发酵72 h,L-乳酸产量可达119.178 g/L,。   4)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木糖还原酶和木糖醇脱氢酶为米根霉菌株利用葡萄糖、木糖共发酵产L-乳酸的关键酶。突变株N50-7的乳酸脱氢酶、木糖还原酶和木糖醇脱氢酶的比活力均高于原始菌株,而乙醇脱氢酶的比活力低于原始菌株。对高产突变株和原始菌株的蛋白点进行双向电泳匹配,获得了22个差异蛋白点。   5)选择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非线性模型对高产突变株发酵产L-乳酸过程中的菌体生长及产物生成进行动力学分析,运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起动力学模型。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dX/dt=0.1632(1-X/6.28)X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dP/dt=14.2143dX/dt+0.1153X经验证试验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L-乳酸产生菌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动力学行为。
其他文献
在目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以其能源消耗小,排放低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混合动力核心技术之一的电机控制技术是车辆安全行驶和准确操控的关键技术,所以混合动力电机控制策略以及无速度传感器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混合动力车用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并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研究。
抗凝处理是畜禽血液深度加工的首道工序,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加工工艺特性与产品品质。研究与开发高效原血抗凝技术,对于稳定原料质量、保证终端产品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低脂肉制品成为肉类工业产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以添加0.2%海藻酸钠和1.8%大豆分离蛋白的低脂猪肉糜为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高压(UPP)水平(100.400MPa)、食盐(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目标是合理地分配发动机、电机的输出转矩,实现能量的最优管理、效率与排放的最佳平衡。目前并联式混合动力控制策略主要有逻辑门限控
柴油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较低的CO2排放,因而被广泛研究。由于工作在稀燃条件下,柴油尾气中含有较多氧气,传统的三效催化转化器(TWC)不能发挥作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NOx存储还原(NS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机NOx排放。SCR技术具有较高的商业化程度,且多用于重型发动机。NSR技术可应用于中小型发动机。出于对环境因素及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考虑,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仍需不断改进。NSR中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