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以64团12连为例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之间经济生活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利益格局也在不断地调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社会矛盾突出,纠纷现象不断发生。在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纠纷当事人倾向于通过诉讼机制解决纠纷,因此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逐年提高。大量的案件涌入法院,不仅不利于法院及时解决纠纷,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要更好的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作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本文通过以四师64团12连为例,分析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例如调解、仲裁、和解、信访制度,它们在快速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的研究内容由四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趋势与进展、调研地点的概述以及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概念、内容和发展历程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将为下文案例分析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第二章阐述了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容,重点对调解机制、仲裁机制、和解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概述。第三章通过调解案例的形式分析64团12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分析调解机制在64团12连纠纷解决的应用情况。第四章分析了信访制度在64团12连的实际运用情况。结语部分提出了诉讼解决机制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建议,以及国家需要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程序纳入到立法的日程上来,从而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正当性的法理基础。
其他文献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项研究主要围绕西藏古代度量衡早期的萌芽状态到初步的发展、怎么与政权建设结合,从而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实行了统一和标准化,怎样影响着方方面面的历史活动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梳理西藏古代度量衡的发展演变历史,而且通过复线叙事的方式,在梳理历史的同时,与社会结群关系和政治组织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在大的历史叙述中局部制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大的历史方向,从而对西藏古代度量衡发展有个清晰的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关乎“三农”发展全局,关系各民族和谐稳定,关涉中华民族复兴大计。2009年,国家民委联合财政部启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文简称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近10年来,该项目在保护发展民族文化、重塑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少数群众生活水平、推动乡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乡村振兴与文化资本化进程快速推进双重背景下的特色村寨扮演多
学位
边境民族村寨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其振兴有利于保证边境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边境民族村寨经济发生巨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使得边境民族村寨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些发展机遇,边境民族村寨可以如何去实现振兴?经济作为乡村的活血剂,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因此,经济转型对边境民族村寨的振兴至关重要。  京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聚居地“京族三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
学位
近年来,我国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特色小镇的功能也日益丰富,这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氛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民族织锦艺术正是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该民族内在心理素质的反映,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深厚的文化特色,如何开辟出一条既具有时代精神又不失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道路,这成为了我们即将努力探索的一个新方向。本文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具有悠
学位
文化资本化是一个实践命题。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民族传统工艺作为文化资本进行利用和开发。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关涉到传统工艺的未来走向,与文化的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等息息相关,甚至与文化产业、文化战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具体实践行为包括哪些内容?实践的逻辑又是什么?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何种规律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以剑川白族木雕作为典型案例,在详
水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水族人口规模为41.18万人,主要聚居于黔桂交界的龙江与都柳江上游,贵州省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约63%的水族人口聚集于此。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民族人口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民族经济政策等的支持下,水族人口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具体表现为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产业结构与人口职业
学位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具体途径,要求传统民族村落要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已有的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呈现悖论。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上寮自然村是景宁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畲族村寨,其传统文化保存得较好,但经济发
学位
哈萨克语有句俗语广为人知:“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也造成了外界对哈萨克人产生了爱喝奶茶的固有印象,而哈萨克人也乐于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从走进毡房的那一刻起,奶茶几乎伴随了哈萨克人的所有社会活动。不管是日常生活的待客礼仪,还是盛大的节日庆典,都随处可见奶茶的身影。许多哈萨克人到异国他乡工作、学习、生活,都会在行李箱里带上煮奶茶必备的茶叶或是奶茶粉。这种切不断割不下的家的味道,经历了长时间的群
学位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作为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一种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对贫困山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民族村寨旅游地村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逐渐成为旅游扶贫绩效研究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变体,强调异文化体验则是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而乡村居民作为民族村寨旅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逐渐被关注。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尤其是
学位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①说明了一直以来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区、民族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在不同的阶段,教育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内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民族地区经济、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就是证明。同时也说明了基础(小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对于实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振兴和民族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