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及其实践逻辑——基于剑川白族木雕的田野调查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资本化是一个实践命题。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民族传统工艺作为文化资本进行利用和开发。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关涉到传统工艺的未来走向,与文化的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等息息相关,甚至与文化产业、文化战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具体实践行为包括哪些内容?实践的逻辑又是什么?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何种规律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以剑川白族木雕作为典型案例,在详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借助于口述史、历史文献、内部资料等材料,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文化资本——场域——实践”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在对剑川木雕发展历史、工艺流程、艺术风格进行概述的前提下,阐释了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过程中的资本积累、市场运作以及资本博弈,并总结出了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逻辑和基本规律。通过研究,文章认为:
  第一,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行为具体包括资本积累、资本市场运作以及资本博弈这三种类型,而我们通常理解的资本市场运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积累指资本的增长、完善和集聚,是在保留原先文化资本结构与内容基础上的增加,当代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积累路径可分为教育培训、传播交流、市场调节以及权力引导四种;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指按照市场需求,对文化资本进行开发,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方式包括产业化、旅游开发、节庆经济化、品牌化与会展商业化;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博弈是行动者之间围绕着文化资本而产生的一种互动行为,博弈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博弈围绕着物质性文化资本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本两方面展开,行动者所采取的博弈策略可以分成三种:维护、发展与争取。资本积累、市场运作与资本博弈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的联系。资本积累是市场运作的前提与基础,市场运作为资本积累提供了方向指引,而文化资本博弈则时常贯穿于资本积累以及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博弈会推动资本的积累,也会促进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
  第二,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有着属于自己的实践逻辑。实践被场域所控制,场域生产着实践,实践活动必须依附于所处的场域并以习性为作为内驱力。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在实践过程中建构起了特定的场域(初级场域),并衍生出了三种亚级场域:资本积累场域、市场运作场域以及资本博弈场域。文化资本在此三种场域下的具体实践行为和所采取的策略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都必须遵守初级场域的规律,该场域形塑而成的核心习性是文化市场化习性,场域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双线规律。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实践的逻辑图式可以概括为:在场域情境下,以延长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生命周期为根本目的,按照双线规律的要求,通过形塑而出的核心习性生产实践。
  第三,双线规律是民族传统工艺资本化实践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律。双线规律指的是传统工艺文化自主性发展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规律,这两种规律之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之别。双线规律由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场域的特征所决定,它要求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必须以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为前提,在保持传统工艺文化基因的条件下,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合理、有序的进行实践。在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忽视双线规律的要求,传统工艺文化的均质化、内卷化等问题的出现,其症结恰在于并未充分尊重双线规律。
其他文献
乡村文创旅游产业,是都市文创产业外溢扩散的衍生形态。乡村文创旅游产业与都市文创产业的明显不同在于前者的“乡村性”文创表达,不是原态型乡村观光和农家乐旅游产业的简单提升,而是乡野、乡景、乡境、乡情、乡亲、乡心、乡愁等方面的文化创意、提升转换和艺术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都市经济产业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大为加快,都市、城镇人群对于快节奏、模式化、标准化生活的厌倦,形成一股强烈的“逆城市化”目标追求
学位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表现,百家宴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在文化空间和旅游文化空间分析框架下,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以侗族百家宴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为分析单位,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中的岩寨、平寨、马安寨作为案例地,“人、事件、场所”三维互动和有机统一的视野下探讨了侗族百家宴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七个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第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营业税的弊端逐渐显现。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方案,从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行业开始,分行业分地区展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自2016年5月1日,将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全部纳
学位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及同年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对于国家而言初步形成了地方税制的基本框架;对于西藏而言结束了与国家税制相分离的状态,实现了西藏与国家税制上的同步,同时西藏实行“税制一致,适当变通”的特殊政策,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在2016年全国范围内实行“营改增”带给地方政府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引起地方主体税种的缺失,不断缩小地方税收收入规模等。  本文的采用文献研究和
学位
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往往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经济水平相关,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能力方面的水平,如果城镇化发展不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会诱发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西藏自治区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加快发展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无疑是落实“十九大”关于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和精神及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西藏自治区城镇化进行综合测度分析,查找西藏
学位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项研究主要围绕西藏古代度量衡早期的萌芽状态到初步的发展、怎么与政权建设结合,从而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实行了统一和标准化,怎样影响着方方面面的历史活动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梳理西藏古代度量衡的发展演变历史,而且通过复线叙事的方式,在梳理历史的同时,与社会结群关系和政治组织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在大的历史叙述中局部制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大的历史方向,从而对西藏古代度量衡发展有个清晰的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关乎“三农”发展全局,关系各民族和谐稳定,关涉中华民族复兴大计。2009年,国家民委联合财政部启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文简称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近10年来,该项目在保护发展民族文化、重塑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少数群众生活水平、推动乡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乡村振兴与文化资本化进程快速推进双重背景下的特色村寨扮演多
学位
边境民族村寨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其振兴有利于保证边境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边境民族村寨经济发生巨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使得边境民族村寨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些发展机遇,边境民族村寨可以如何去实现振兴?经济作为乡村的活血剂,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因此,经济转型对边境民族村寨的振兴至关重要。  京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聚居地“京族三岛”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
学位
近年来,我国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特色小镇的功能也日益丰富,这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文化氛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民族织锦艺术正是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该民族内在心理素质的反映,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深厚的文化特色,如何开辟出一条既具有时代精神又不失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道路,这成为了我们即将努力探索的一个新方向。本文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具有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