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LS流量工程的实现和约束路由的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P业务的急剧增长,传统的光网络难以适应现代网络业务和拓展新业务的需要,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 Switching Optical Network)作为当今社会最有发展前景的智能光网络,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它除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更加灵活的网络组网方式之外,还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网络管理。GMPLS[1](General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是实现ASON控制面的核心技术,它是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向光网络的扩展,是MPLS的一次升华和提高,专门应用于ASON控制平面的具体实现。GMPLS继承了MPLS几乎所有的特性和协议;它不仅支持分组交换能力节点,还支持非分组交换能力节点。GMPLS能够为用户动态地提供网络资源,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现网络的保护和恢复。本文根据MPLS的相关知识,在分析和研究GMPLS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GMPLS流量工程和约束路由的实现作了如下的研究,首先,本文中把GMPLS流量工程的网络结构设计成两大部分:转发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转发单元的功能就是标签转发路由器对具体数据作出的转发操作,把转发单元设计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专门实现携带标签的数据包和IP分组的转发功能;而控制单元是GMPLS流量工程结构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该模块包括信令和约束路由两部分,其中后者又分为信息发布模块和路径选择模块,它们同其他对等体协同工作,从而建立和维护控制信息。可以预见,随着GMPLS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未来的骨干网必将逐步发展成为更有效、更强大的全光网络。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和探讨GMPLS的流量工程的实现显得至关重要。其次,GMPLS网络中基于约束的路由目的是在满足其各种服务质量要求的同时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阐述了光网络中基于约束路由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CSPF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裁剪算法的实现过程,同时给出了CSPF同OSPF模块和流量工程模块的交互关系;最后在综合考虑链路物理状态、代价和带宽等多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在仿真平台GLASS上对该裁剪算法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此约束算法能使网络系统间更加迅速有效地交互网络中的链路和拓扑信息,能有效地减少重路由时间、提高通信效率、实现网络的保护和恢复功能。最后,在VTP的操作平台之上,文章对GMPLS的流量工程和约束路由机制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优化网络的流量分布,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其他文献
无线通信通常要求增加带宽、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速率,减小干扰和降低成本。目前,大量基于无线局域网的AP因为用户的移动性而性能降低,提供的数据吞吐总量往往小于理想值。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量的需求也在飞快增长。因此,在高速传输和存储大容量数据的过程中,人们对信息的大量需求造成了传输和存储的巨大压力。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是电
合成孔径雷达(SAR)作为一种具有全天时和全天候特性的高分辨率成像传感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运动目标成像则是SAR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在硬件平台方面,单天线SA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安防监控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银行、企业、学校、交通等。对于不同应用目的的监控系统来说,监控时间长、存储量大是它们
区别于传统的二维电视和现有的虚拟三维应用,自然三维电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真实自然场景的三维重现。它通过给左、右眼提供具有特定要求的立体图像对,使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可运用成熟的选线技术选出故障线路,不停止对故障线路供电,在故障线路带电情况下进行故障定位操作,即在线故障定位法。单相永久接地故障发生后,故障线路可以带负荷运行两个小时。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和无线模块nRF2401的在线故障定位方法,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分析了在线故障定位方法的原理;设计了基于GPS的单相接地故障在线定位系统;设计并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 MIMO)技术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当今无线通信研究热点。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站配备有上百上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通过在源端和终端分别配置多根天线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获得空间分集增益,大幅度提高系统容量。但是MIMO系统在
人们对视讯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使得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得到广泛应用,但其高度复杂的算法也对处理器的速度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了ARM, DSP和ASIC三者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