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阿特拉津与重金属(铅、镉、锌)交互作用。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阿特拉津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玉米表现出了不同的生长抑制或者促进作用。ATR/Pb、ATR/Cd处理对玉米的抑制作用较强烈,但在ATR/Cd浓度为1.0/0.5~1.0/1.01μM时,反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阿特拉津和低浓度锌(0.5~1.0μM)作用下,对玉米生长表现出了促进作用。在阿特拉津/金属浓度为1.0/2.0μM时,ATR/Zn复合污染对玉米的生长抑制作用小于ATR/Pb和ATR/Cd复合污染对玉米的生长抑制作用。 2.研究发现,当营养液中阿特拉津浓度/金属(Pb,Cd,Zn)浓度为1.0/0.5μM时,ATR/Cd处理所得玉米生物量大于ATR/Pb、ATR/Zn处理所得玉米生物量。当营养液中阿特拉津/重金属的浓度达到1.0/1.0μM左右时,ATR/Pb、ATR/Cd处理所得的玉米生物量显著下降,而且ATR/Cd处理所得到的玉米生物量转变为小于ATR/Pb处理所得的玉米生物量,此趋势随着营养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呈加剧趋势。在ATR/Pb、ATR/Cd为1.0/2.0μM处理时,所得玉米生物量降到最低点。在ATR/Zn复合污染处理中,当营养液中ATR/Zn浓度在1.0/1.0μM~1.0/2.0μM时,促进了玉米地下部分的生长,所得玉米生物量均高于ATR/Pb、ATR/Cd处理所得玉米生物量。 3.在ATR/Pb、ATR/Cd、ATR/Zn复合污染作用下,玉米吸收铅、镉、锌量随着营养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玉米吸收重金属量依次为:Zn>Pb>Cd。在营养液中ATR/Zn和ATR/Pb的浓度由1.0/0μM渐变到1.0/0.5μM时,玉米对锌、铅的吸收量呈正相关。相对而言,玉米地上部分金属累积量:锌大于铅、镉的趋势,要远远大于地下部分。在营养液中阿特拉津/重金属的浓度为1.0/1.0μM时,ATR/Pb处理中玉米地下部分对铅的吸收呈现出一个小的波动,总体来看玉米对铅的吸收依然呈增加趋势,但要远远小于玉米地下部分对锌的吸收量;玉米地上部分对铅的吸收量渐变为小于对镉的吸收量,并持续此趋势到阿特拉津/重金属浓度为1.0/2.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