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作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它也是一个新兴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乡村发展受到冲击。随着与外来事物、人员接触的增多,农村村民的语言在发生着改变。焦作市现存两种方言,一种是随着焦作城市发展而出现的城区方言,另一种则是存在时间更久、遍布市郊农村和焦作周边县市的怀庆方言。城区方言作为一种新派方言正处于繁荣阶段,相比而言,怀庆方言的使用人口基数较大,然而它正在发生着变异,这些变异在青少年人的身上体现最为明显。本调查选择焦作城郊农村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探究他们语言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三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而考察其语言使用中体现的怀庆方言的变异以及地方普通话的特征。研究主要使用社会语言学的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数据搜集,主要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及图表的制作。在调查语言态度时还采用了变语配对实验法。研究发现,交际场合、交际对象和交际话题是影响农村中学生语言使用的三个重要因素。农村中学生在家庭交际场合中方言的使用率相当高;在校园交际场合中,课堂上普通话的使用率较高,课下次之;在校外的交际场合中,中学生和朋友交流时仍以方言为主,和售货员等陌生人交流时普通话的使用率较高。诸如学习、新闻等较为正式的交际话题会使普通话的使用率增加。在总体的语言态度上,焦作农村中学生对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不分高下。由于方言和普通话各司其职,共同参与中学生的日常交流活动,因此两种语言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相当。不过,在对普通话的评价上中学生显示出了年龄和性别差异,高年级学生对普通话的积极评价高于低年级组,女生对普通话的积极评价高于男生。对于农村中学生语言能力,本研究主要根据他们在问卷中自报的情况结合访谈法来进行分析。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方言能力较强,但一些方言语音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变异:零声母开口呼字音节前的舌根浊擦音在消失,古尖后圆唇元音(?)在向u元音靠拢,一部分入声字发生舒化,等等。多数学生也具有较强的普通话能力,但是学生们的普通话标准程度不一,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普通话带有比较明显的方言色彩,怀庆方言的负迁移影响是农村中学生普通话不标准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