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业和新技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来了新的诉求。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育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文件的颁布,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我国向技能型国家迈进。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经久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产业和新技能,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来了新的诉求。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育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文件的颁布,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而且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我国向技能型国家迈进。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动态性和阶段性。与此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需要加以纠正。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而对其展开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层面的意义。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人才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价值取向也是课程开发所追求的方向,影响和决定着课程开发的内容和形式。然而,我国学术界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比较匮乏,研究深度也有所不足,导致职业课程教育开发认知方面与现有国家期望达到的职业教育状态有所差距。因此,如何正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和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本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本章主要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创新点。同时,详细的回顾了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研究现状,旨在厘清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课程开发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价值取向与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基本概念,并阐述和分析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密切相关的三个典型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下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两个维度来探析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前文的问卷调查法和可视化分析法进一步来探析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偏离表现和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因素。第四部分: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度探析。价值取向主要归纳为四点:一是从开发理念上,充分体现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二是从就业层面上,要充分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是从竞争上,要充分体现学习智能提高;四是从未来发展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核心素养。实现路径主要归纳为四点:一是建立多层分权制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二是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多元化格局;三是通过推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开发团队;四是搭建国内国外课程开发的对话平台。
其他文献
新媒体在加速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大众在新媒体上发表对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社会主体的意见和态度时,同时也就意味着公众对政府的行为及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特别是对县级政府有了更高的期待。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技术更新快、应用普及快、信息扩散快,网上舆论引导难度加大。县级政府是我国各项政策的实施者,接近基层、接近群众。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危机时,县级政府如何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微课以其短小精焊、系统性强、针对性强、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大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微课转变了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课以讲授法为主的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索微课在
在疫情时期,各级各校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线对学生进行教育。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教学上的弊端,在疫情期间则更加明显,如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大幅下降等。2021年,中国进入后疫情时代,学校恢复正常秩序,教师与学生回归校园。经过疫情期间长时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虽然教师与学生进入学校,但多媒体依旧出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基础是听、说、读、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6月7日教育部颁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的通知中,提出要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系列政策预示着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师范生能力结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三中心教学理念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共性培养,忽视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分层教学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宗旨是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21世纪未来已来,教育信息化随着人工智能(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国家提倡关于“互联网+”计划的前提下,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及其应用在教育行业中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互联网+”对于体育类院校来说,不仅拓展了教学组织过程,而且为其提供了更广泛的教育教学平台。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学也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为体育教育的强化训练以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高质量的体育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相得益彰,
为了实现全民体质健康,政府颁布多项有关增强居民体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政策纲要,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的逐步提高,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以定边县成年居民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为研究课题,以20-59周岁的定边县成年居民的体质现状为监测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针对参与体质监测的成年人进行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方面的调查研究,对定
党和国家对未来接班人的殷切期望是其具备强健的体格和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要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一到两门体育专项技能更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接班人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过去,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网球课程的开设可谓困难重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与观念发生重大改变,体育消费明显升温,各种俱乐部孕育而生,网球俱乐部当然首当其冲,并且很快被引入校园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都离不开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全面贯彻与实施。随着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也逐步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管理制度与测试流程得到有效的督促与严格规范的执行,进而使得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的意识大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继承和发扬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经验的基础上,陕西省继续利用这一教育方式进行扫盲教育和政治动员,使其成为陕西省农民教育的主要形式。1947年,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攻延安之后,延长县的学校全部陷于停顿,虽然经过恢复与发展,但还未达到战前水平。1950年初,陕西省全境解放,延长县步入永久和平建设时期。为了加快延长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翻身和思想上解放的迫切需求,延长县开展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