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水痘呈全球分布,是一种高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在温带气候的条件下,绝大多数都在10岁以前发病。目前疫苗是控制水痘传播最有效的方法。美国使用水痘减毒活疫苗疫苗(Varicella Zoster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ZVA)前,每年大约发生400万水痘病例。中国2005-2011年中国的水痘报告发病率为3.20-30.13/10万。全球VZVA都是以VZV的Oka株为基础生产的,中国使用的VZVA大多数是国产疫苗。中国自2007年大多数疫苗可预防疾病已经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控制的范围,中国已经有能力对VZVA纳入常规接种。当决策部门考虑引进一个新的疫苗时,需要流行病学和经济学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来决定合理地利用公共卫生资源,以实现健康收益的最大化。既往很多发达国家在将VZVA纳入免疫规划前,采用流行病学模型对水痘免疫规划策略进行评估,发展中国家类似的研究只有巴西2010年开展的一项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中国当前的水痘疾病负担;建立中国水痘的传染病数学模型,模拟在不同的干预情况下水痘的流行病学规律;在模型的基础上,评价不同免疫策略的差异,以及不同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方法2004年在山东、湖南、甘肃省开展2003年计划免疫工作经费投入现况调查,获得每剂次疫苗接种成本。根据疫苗生产成本和市场零售价格,估算每剂次VZVA纳入免疫规划的成本。2008年在接种成本相同的现场调查2007年水痘病例的发病率、门诊病例经济负担、住院病例经济负担。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有关疫苗和疾病传染的参数。水痘年龄组传染力估计和人口学的接触矩阵采用Halloran采用的数据和方法。在Hechcote和Halloran动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Halloran模型的基本框架,文献检索代替专家估算使水痘流行参数的取值更加客观;吸收了Hechcote模型方程组推导过程,去掉其关于带状疱疹进展不确定的部分;并对模型的结构进一步修改,使其更加的简化和实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课题重新建立了一个中国水痘数学模型。在中国动态人口结构的基础上,模拟水痘疾病的自然史,并将疾病发展过程分成10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状态,通过数学公式进行描述,最终建立一个系列积分方程组。使用Fortran软件对方程进行求解,并得到不同免疫策略下,水痘流行病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根据水痘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趋势,评价不同免疫策略的优劣及其成本效益。结果按照每年贴现率3%测算,2011年的疫苗成本为23.27元/剂次,每例门诊病例的经济负担是555.62元,每例住院病例的经济负担是4531.14元。入口模拟结果为,经过70年代后期的出生高峰和90年代初期的小高峰后,中国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目前增长率在0.7%左右。在采用疫苗干预措施后,水痘的发病数明显下降。几种干预措施相比较,只接种一剂次疫苗后水痘的发病数下降最为缓慢,发病下降最快的是常规接种两剂次VZVA+开展一次性群体接种;实施一剂次免疫策略后10-20年后为突破病例(Break-through Varicella, BtV)的发病高峰,然后逐年下降,高于其他免疫策略;不同免疫策略实施后,病例的发病平均年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0%以下的接种率基本没有改变VA的自然流行规律,对发病率的影响也不大;高接种率对病例总数的控制效果显著。四种免疫策略的效益投入比例均大于1,其中一剂次的免疫策略要好于两剂次的免疫策略。结论中国目前水痘的疾病负担较重。数学模型推断不同免疫策略均有效的减少病例和降低水痘病例的经济负担。中国目前的VZVA生产供应充足,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将VZVA纳入免疫规划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在备选免疫策略中,一剂次常规免疫最符合经济学原则,有最高的效益成本比例;流行病学效果最好的是两剂次常规免疫+一次性群体接种策略,可以快速的阻断水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符合经济学原则,其增加的投入部分主要发生在第一年一次性群体接种,其后的增加成本很少。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情况和社会影响,建议采取第二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