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危害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其幼虫蛀果为害,严重影响果实品质,造成经济损失,且在防治上较为困难。研究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生殖和消化系统的组织细胞学特征,可以为探索遗传防治及精细化测报提供重要依据。本论文主要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生殖和消化系统的组织细胞学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生殖系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表明:(1)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卵巢均属于多滋式卵巢,其卵巢管分为端丝、生长区、生殖区三部分。根据卵巢管的发育特征:有无卵室、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卵黄沉积情况、是否形成卵壳及卵巢管栓是否消失等,将两种食心虫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个阶段:发育初期、透明期、卵黄沉积初期、卵黄沉积期、成熟产卵期及产卵末期。比较了梨小食心虫不同季节的卵巢发育进度,十二月较六月的卵巢存在滞后发育的现象。(2)分别对两种正在交配过程中的食心虫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将其交配过程分为四个时期:交配初期,交配中期,交配后期和交配末期。研究了精包的产生及组织学特征,符合精包是鳞翅目昆虫进行交配授精一般方式的规律。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的单射精管厚肌区进行形态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未交配时,其单射精管厚肌区充满内容物:交配后内容物消失;18h后内容物可再次充满。单射精管厚肌区内容物与其精包的形成存在关系,可以根据单射精管厚肌区内容物的状态判定其是否交配,结合成虫羽化高峰在生产中加以应用。(3)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卵分别在其最适发育条件下,卵期约为120h和106h。两种食心虫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大致相似,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胚盘形成阶段,胚带、胚膜形成阶段,胚层分化阶段,背合阶段,体壁及内部器官形成阶段,其中胚盘形成阶段和背合阶段的形态变化最为明显,体壁及内部器官形成阶段可见幼体雏形。消化系统组织细胞学研究表明:两种食心虫雌雄虫消化道结构不存在差异。两种食心虫成、幼虫消化道差异明显:丝腺存在于幼虫时期,这与其吐丝结茧的习性相关;蛹期时,丝腺、胃盲囊、围食膜消失,中肠肌肉组织减少,肠壁变薄,嗉嗉囊和直肠囊形成,蛹期的一系列转变是适应成虫期只取食液态食物的结果;成虫期咽特化为咽喉唧筒,中肠肌肉组织较蛹期继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