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有关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后报道尚不多,且研究结果不一。本文旨在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52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19.74%,肝转移率为9.8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输血、病程、肿瘤大小、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有无输血、术前血清CEA水平、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肝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术前血清CEA水平、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肝转移有关。结论肿块活动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术前血清CEA升高、肿瘤分化不良、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风险增大。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分期系统是Dukes分期/TNM分期,预后的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主要根据此分期系统进行的,但有时Dukes分期/TNM分期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血管侵犯有可能成为在现有分期系统上进一步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有用指标。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结直肠癌伴有血管侵犯者预后不良,而少数学者认为血管侵犯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无关,其关键在于各学者间所采用的病理检查方法及内容不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HE加弹力纤维复染色是检查血管侵犯的较好方法,可提高血管侵犯检出的准确性。血管侵犯检出的准确性还与送检组织块的数目有关,送检的组织块越多,血管侵犯的阳性率越高。到目前为止,血管侵犯检查中送检组织块的数目仍未有公认的标准,美国病理学家学院建议最少3块(最好5块)经过肿瘤浸润最深处的组织送检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血管侵犯。
要提高血管侵犯诊断的准确性,关键在于增加送检组织块的数目及增加使用弹力纤维染色,尤其是对于常规HE染色诊断为无血管侵犯的病例,而目前文献报道多采用单纯HE染色来检查有无血管侵犯,送检组织块数目多为1~2块,因此,寻找一种较佳的病理检查方法以正确诊断血管侵犯对于研究血管侵犯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进行血管侵犯的检查费时、费力,需要额外增加病理检查费用及加重病理检查负担,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并未常规进行结直肠癌血管侵犯的检查,亦未见血管侵犯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报道。
目的
1.探讨血管侵犯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2.探讨血管侵犯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共136例,将入选病例的原发灶全部病理蜡块进行常规病理切片,切片进行HE加弹力纤维复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血管侵犯、血管侵犯的部位及程度。血管侵犯的部位分为壁内血管侵犯(发生在肠壁粘膜下层和肌层的血管侵犯)、壁外血管侵犯(发生在肠壁周围脂肪组织和浆膜下的血管侵犯)和壁内外血管均侵犯。血管侵犯的程度分为V0:无血管侵犯,V1:1~3条血管侵犯,V2:4~6条血管侵犯,V3:>6条血管侵犯。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平均每名患者送检蜡块数为3.6,HE加弹力纤维复染色能清晰显示血管侵犯情况,全组血管侵犯的阳性率为43.4%,其中壁内血管侵犯占33.9%,壁外血管侵犯占40.7%,壁内外血管均侵犯占25.4%;按血管侵犯程度分:V1占40.7%,V2占35.6%,V3占23.7%。全组总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3.5%,肝转移率为12.5%,术后5年生存率为79.0%。
血管侵犯与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有关。伴有血管侵犯者术前血清CEA阳性率较高,Dukes分期越晚,血管侵犯的阳性率越高(P值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血型、病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术前合并症、有无腹水、肿瘤大体类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值均>0.05)。血管侵犯的部位与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无关(P值均>0.05),血管侵犯的程度与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呈正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肝转移和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P值均<0.05)。肿瘤侵犯壁内、壁外血管或两者均侵犯都使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术后生存率降低,侵犯壁外血管或壁内外血管均侵犯使术后肝转移率升高(P值均<0.05),侵犯壁内血管组与无血管侵犯组术后肝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97)。而肿瘤侵犯壁内、壁外血管或两者均侵犯三组间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V1、V2、V3血管侵犯均使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术后生存率降低,且V3组术后复发转移率较V1组高,生存率较V1组低(P值均<0.05),而V1和V2组、V2和V3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V2、V3血管侵犯均使术后肝转移率升高(P值均<0.05),V1和V0组,V1、V2、V3三组间肝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
结论
1.HE加弹力纤维染色复染色是检查结肠癌血管侵犯的较好方法,可提高血管侵犯检出的准确性。
2.血管侵犯与结肠癌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有关。伴有血管侵犯者术前血清CEA阳性率较高,Dukes分期越晚,血管侵犯的阳性率越高。血管侵犯的程度与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呈正相关。
3.血管侵犯与结肠癌的预后有关。伴有血管侵犯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肝转移率升高,术后生存率降低。血管侵犯越严重,患者的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