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我国建筑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指向的装配式建筑,具有高效性、节约性及环保性等优势。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事故种类繁杂,存在方法不成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装配式建筑推广受阻。因此,全面、客观的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高效应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可以为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论文基于系统动力学以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为研究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建筑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指向的装配式建筑,具有高效性、节约性及环保性等优势。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事故种类繁杂,存在方法不成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装配式建筑推广受阻。因此,全面、客观的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高效应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可以为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论文基于系统动力学以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构建因果关系反馈图通过反馈回路分析确认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结合项目实况创建风险评价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价,有助于我们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以该结论为依据给予有针对性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使施工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施工安全水平达到最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做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传统现浇建筑施工流程与装配式建筑进行对照比较,得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点,总结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按照4M1E理论将梳理筛选出来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划分为五个风险子系统,即人为风险系统、材料风险系统、机械设备风险系统、管理风险系统和环境风险系统。以此为依据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清单并进行释义;(2)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果关系反馈图,并以人为风险和管理风险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风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反馈回路分析,得到反馈回路以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居多;(3)利用G1法和熵权法加权综合赋权法确定各风险因素最终权重,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评价流程图。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仿真研究,展现安全风险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当各子系统风险值分别减少5%和10%时,得到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人为风险,也最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其次依次为管理风险、材料风险和机械设备风险,这与前文权重计算结果一致,证明论文思路正确;(4)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且有可能会产生风险叠加。因此我们在阐述安全风险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定性应对措施;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优化模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分配投入成本可定量有效提高安全水平。
其他文献
现如今混凝土结构随处可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随着混凝土老化,一系列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因此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技术应运而生。高延性混凝土具有强度高、韧性好、且在加载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拉伸变形性能及多裂缝开展特性,将高延性混凝土引入结构加固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重复荷载下开展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受损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受弯性能研究,主要所做工作如下:(1)前期试验通过凿掉原梁损坏部分并在此
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其特殊的工程性质给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但传统的改性材料石灰、水泥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之处。选用的Consolid固化剂由瑞士生产,包括粉剂SD和水剂C444,可以保护土体,同时经检测为环保产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Consolid、石灰、水泥改性黄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相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不同固化剂掺量及养护时间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的城市建设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类不同规模的地下空间工程得以实施。抗爆安全防护设计是地下工程建设过程必须考虑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如超当量炸药爆炸冲击作用(如钻地核弹爆炸)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既涉及到冲击波对地下岩体与支护结构的复杂动力作用过程,又涉及到地下工程开挖支护等静力施工作用历史的影响,是工程与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建立全面考虑动静
天然黄土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结构性演变是黄土工程灾害诱发的内在原因。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国家战略实施,一系列大能力、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然而,黄土对水、力作用特殊敏感性引起大量的黄土工程灾害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压剪作用下黄土结构性多尺度全过程演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从综合结构势理论出发,通过侧限压缩、常规三轴、真三轴、单轴抗压等试验,系统地辨析了各
天然黄土的震陷特性和动力易损性以及黄土地区与高烈度区域大范围重合,导致黄土震陷、地震滑坡和地震液化灾害严重。由于天然兰州黄土孔隙比较大,震陷性较强,因此本文以该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对黄土地基和黄土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原状黄土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单向水平随机地震波下典型黄土地基和黄土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变形破坏发展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放大系数、震陷量
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CSTSRRC)柱是一种结合了再生混凝土绿色环保优点和组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材料优势的新型构件。该组合柱不仅为废弃混凝土提供了有效的处理途径,降低了对天然资源的开采需求量,还克服了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不足的问题,并且其施工方便,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绿色环保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CSTSRRC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设
为有效缓解我国建筑资源紧张,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再生混凝土已成为学术前沿热点之一。但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变形能力、耐久性等基本力学指标皆弱于普通混凝土材料,这一问题很大程度限制了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工程应用。为了实现建筑废料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紧张,本文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组合结构中,展开了关于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该类构件克服了钢管混凝土易屈曲破坏及型钢混凝土施工困难的问题,还使得外包圆钢管
随着建筑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成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目前装配式框架结构具有施工复杂,整体性弱和地震中可靠性差等缺点。在建筑结构向高效施工方向发展趋势下,装配式框架结构需进一步改进。提出的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主要由暗牛腿和预制缺口梁两部分组成,并通过以高强螺栓固定的连接盖板和后浇叠合层混凝土进行连接。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成果如下:(1)对4个足尺试件(一个现浇节点、三个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很多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中疏外扩,削山填沟造地建城,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遇到很多的填方工程。填方工程中所考虑的问题是填土体的强度问题,在这种工程背景下,需要考虑填方土体的长期强度问题,也就是黄土体的触变性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有一定的增长并趋于稳定。只有强度变化速率稳定甚至不变,在填方区的建筑地基才能稳定的承受建筑物荷载。因此本文从不同塑性指数的黏土出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