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厘清经方本原煎服法,并基于经方本原煎服法对经方方味进行研究,以便认识经方方味特征,为经方的临床使用“以味选方”提供方味信息,并为经典名方性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以文献综述法对经方本原煎服法、味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制定出经方本原煎服法翻译规则、经方方味的评价方法。2.选取十个类方代表方(桂枝汤类方之桂枝汤、麻黄汤类方之麻黄汤、葛根汤类方之葛根汤、柴胡汤类方之柴胡汤、栀子汤类方之栀子甘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厘清经方本原煎服法,并基于经方本原煎服法对经方方味进行研究,以便认识经方方味特征,为经方的临床使用“以味选方”提供方味信息,并为经典名方性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以文献综述法对经方本原煎服法、味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制定出经方本原煎服法翻译规则、经方方味的评价方法。2.选取十个类方代表方(桂枝汤类方之桂枝汤、麻黄汤类方之麻黄汤、葛根汤类方之葛根汤、柴胡汤类方之柴胡汤、栀子汤类方之栀子甘草豉汤、承气汤类方之大承气汤、泻心汤类方之甘草泻心汤、白虎汤类方之白虎汤、四逆汤类之四逆汤、理中汤类之理中汤)和五个经典名方代表方(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以经方本原煎服法制备出汤剂,对方味进行理论计算和口尝评价。3.经方本原煎服法原料用量按一两=14g计,溶媒用量按一升=200ml计,煎煮时间结合溶媒减少量和药材吸水量折算。4.方味理论计算法以药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唯一的味为理论药味(本书无记载的取被广泛认可的主味),方剂中不同味的药物质量占方剂药物总量的百分比即为该味的理论方味百分比,按照每类味的百分比值大小排列味的顺序,得到理论方味。5.实际方味评价采用传统人群口尝试验,分苦甘辛酸咸五味,每味分1、2、3、4、5共五级,如苦味对应微苦、略苦、苦、极苦、最苦。取评分中位值作为方味值。结果:桂枝汤理论方味为辛甘苦,实际方味为辛甘苦,方味值为辛3-甘3-苦2(味辛、甘、略苦)。麻黄汤理论方味苦辛甘,实际方味为苦,方味值为苦3(味苦)。葛根汤理论方味为甘辛苦,实际方味为辛苦甘,方味值为辛3-苦3-甘1(味辛、苦、微甘)。栀子甘草豉汤理论方味为苦甘,实际方味为苦甘酸辛咸,方味值为苦3-甘1-酸1-辛1-咸1(味苦、微甘、微酸、微辛、微咸)。大承气汤理论方味为苦,实际方味为苦咸,方味值为苦4-咸4(味极苦、极咸)。小柴胡汤理论方味为苦甘辛,实际方味为甘苦辛,方味值为甘3-苦2-辛1(味甘、略苦、微辛)。甘草泻心汤理论方味为甘辛苦,实际方味为苦甘辛,方味值为苦4-甘1-辛1(味极苦、微甘、微辛)。白虎汤理论方味为辛甘苦,实际方味为苦,方味值为苦2(味略苦)。四逆汤理论方味为辛甘,实际方味为辛甘,方味值为辛4甘3(味极辛、甘)。人参汤理论方味为甘辛苦,实际方味为甘辛苦,方味值为甘3-辛2-苦2(味甘、略辛、略苦)。当归四逆汤理论方味为甘辛苦,实际方味为甘辛苦,方味值为甘3-辛3-苦2(味甘、辛、略苦)。吴茱萸汤理论方味为辛甘,实际方味为苦辛,方味值为苦4-辛3(味极苦、辛)。旋覆代赭汤理论方味为辛甘咸苦,实际方味为辛苦甘,方味值为辛3-苦3-甘1(味辛、苦、微甘)。麦门冬汤理论方味为甘辛,实际方味为甘苦,方味值为甘3-苦1(味甘、微苦)。瓜蒌薤白半夏汤理论方味为甘辛,实际方味为甘辛,方味值甘3-辛3(味甘、辛)。结论:经方以甘、苦、辛三味组合为主;理论方味可作为临床以味选方的参考,实际方味可作为临床以味选方的依据;实际方味值可供经典名方性状质量标准制定作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朱建贵教授从心论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失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中西医诊断的失眠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职业及收入、婚姻状况等社会资料;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手机等电子用品干扰、心理或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规律研究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近十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规律,并挖掘核心处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纳入近十年(2010年1月-2020年10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提取方药并构建标准化的中药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
研究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处于工作年龄人群首位致盲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发病率高达18.2%-23,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达3.3%-7.4%。每年约有300-400万糖尿病患者因DR失明,DR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目前在
1研究目的本研究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胡晓梅教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用药及组方规律进行挖掘分析,梳理胡晓梅教授治疗ET的用药规律特点,总结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胡晓梅教授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治疗ET的病例进行收集与整理。参考ET对应的诊断标准,同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最终满足本
目的:探讨老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老视防治重视程度提供证据支撑。基于“目宜常运”的传统中医理念,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运目操”对老视的干预作用,为“目宜常运”防治老视提供理论依据,亦为进一步挖掘整理中医古籍眼科中非药物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提供经验。方法:1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
研究背景在我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0.8%,CKD患者约有1.3亿,其中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人数约300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占90%以上,且血液透析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根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
第一部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理改变,所引起的急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在AS斑块内部由于血管重构普遍存在缺氧区域,其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s)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在缺氧状态下特异性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家族,HIFs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AS的发生过程,本文主要探讨HIF-1α
研究背景手部湿疹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发生于手部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及鳞屑、苔藓化、角化过度、皲裂等皮损。中医因其症状特点,将其归属于“鹅掌风”一类。手部湿疹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病因复杂多样,病程迁延难愈。研究表明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大多由接触镍等合金制品、芳香剂、食物蛋白等变应原,或接触酸碱化学制品或水、洗涤剂等刺激物造成,和机械损伤如长期搔抓、外伤、摩擦等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外部刺激产生的自卫反应,可以通过清除受损伤细胞和促进神经元修复保护神经系统。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系统自身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炎症反应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变过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脂多糖(LPS)能够引起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LPS通过中枢与
[背景]作为视网膜血管疾病之一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逐年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按病发部位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