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类黄酮类化合物是当前天然药物和人类健康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课题之一。鉴于研究体系较大,本文用量子化学计算程序,用B3LYP方法,在恰当基组水平上,用GAUSSIAN98程序提供的GIAO方法研究了黄酮醇类化合物和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用CIS方法分别在理想气态分子模型和溶剂化效应PCM模型上对黄酮类、黄烷酮类和橙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我们选取黄酮醇类化合物B环羟基取代和异黄酮类化合物A环羟基取代这两个系列黄酮类化合物,对其核磁共振碳谱进行理论计算。首先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振动分析确定其稳定构型,,然后再用B3LYP方法在相同的基组水平上,用GAUSSIAN98程序提供的GIAO方法计算其核磁共振碳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用从头计算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黄酮类化合物系列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振动分析,以确定其稳定构型,然后再用从头计算B3LYP方法在不同的基组水平上,用GAUSSIAN98程序提供的CIS方法分别在理想气态分子模型和溶剂化效应PCM模型上计算其荧光光谱。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计算荧光光谱时,选择基组比较重要。因为结果表明:在理想气态分子模型下,在B3LYP/6-31+G或6-311G基组水平上计算其荧光光谱,所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吻合。在溶剂化效应PCM模型下,在B3LYP/6-311G基组水平上计算其荧光光谱,所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吻合。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计算了黄烷酮类化合物和橙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共面性较弱,通过计算其荧光光谱,探讨其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在理想气态分子模型下计算黄烷酮类化合物荧光光谱值时,当A、C两环结构相同,B环上羟基数目的增加,对整个体系的荧光光谱影响不大。而A环C5上取代羟基的加入对整个体系的荧光光谱影响比B环要显著得多。在溶剂化效应(PCM)模型下计算的荧光光谱值的变化趋势同理想气态分子模型下类似。然后,本文对部分橙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本文在B3LYP/6-311G水平上,用CIS方法计算了橙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取代羟基的位置和数目对橙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较小,而橙酮类化合物本身的分子构型可能对橙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影响较大。橙酮类化合物分子共面性较强,为较大的共轭体系,取代羟基的接入,对橙酮类化合物共面性影响不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以上计算结果表明,用量子化学方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和荧光光谱进行理论研究是有效的,并能通过计算来讨论其电荷转移和取代基效应,对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