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功能性状成为近年来生态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反映植物对环境的响应特征。本文以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氮磷比(N∶P)5项叶结构型性状指标,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6项叶生理性状指标,比较油松异龄叶在不同坡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叶性状,以及叶光合生理特征差异,揭示油松生存策略、资源利用效率及生理适应机制,为油松天然林的保护、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论如下: 1.天然林当年生和往年生SLA均显著高于人工林当年生(P<0.05);天然林往年生LDMC均显著高于人工林当年生和往年生(P<0.05);往年生叶N∶P均显著高于当年生叶N∶P(P<0.05)。松山地区油松天然林比人工林具有更高的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2.生长在阴坡的油松SLA较高,而叶LDMC较低;阳坡油松SLA较低,而LDMC较高;天然林油松氮、磷养分含量的多少主要受自身发育状况调控,坡向的不同不足以胁迫天然林油松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和保存。 3.小径级比中径级和大径级的油松具有更高的SLA;往年生LNC、N∶P均值均高于当年生叶,而LPC规律则相反。当年生叶和往年生叶均受氮元素限制,同时新生叶更容易因缺乏氮素而影响生长,所以为促进松山地区油松的叶片发育,可适当施加氮肥。 4.不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均有当年生叶SLA与当年生LDMC,往年生SLA与往年生LDM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及负线性关系(P<0.01);且不论当年生或往年生叶,叶LPC与N∶P呈显著负相关及负线性关系(P<0.01)。天然林当年生和往年生的LNC与其N∶P呈显著正相关及正线性关系(P<0.05,P<0.01);人工林往年生叶LNP与N∶P、当年生叶LNC与LPC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及正线性关系(P<0.01)。 5.当年生叶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而往年生针叶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油松叶Pn和Tr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从全天来看,当年生叶新陈代谢更快,呼吸更旺盛,蒸腾作用较大,光合能力也较强。环境光合有效辐射是同时影响当年生叶和往年生叶光合作用的外界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