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增收是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目标,现有研究一般是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的角度考察农业技术创新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然而,收入分布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结果,反映了农民收入变化中更为“稳定”和“质”的内容。本文结合农业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功能,以内生增长、农业技术创新、农户经济行为和收入分配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农民收入来源多元、贫富分化、地区失衡等方面,系统揭示农业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对农民收入分布产生的影响。 首先,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借鉴农业技术踏车理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和收入分配相关理论,将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民收入分布统一纳入到内生增长的理论模型中,构建了农业技术创新影响农民收入分布的“三阶段-三层次”理论分析框架;分别阐述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扩散和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民收入来源、水平、以及空间分布的具体影响机理,并以此为基础,从农业技术创新的阶段特征角度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其次,依据本文构建的“三阶段-三层次”分析框架,以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技术创新各阶段对农民收入来源分布影响效果具有一致性,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扩散和农业技术应用均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分布中的比重,对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农业技术创新各阶段对农民收入水平分布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特征,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业技术应用水平不利于该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分布的均等化,但农业技术扩散则有利于该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分布的均等化;(3)农业技术创新各阶段对农民收入空间分布影响效果同样存在异质性特征,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扩散和土地替代型农业技术应用有利于农民收入空间分布均衡发展,而劳动替代型农业技术应用则不利于农民收入空间分布均衡发展;(4)农业技术创新要实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多元增收、共同富裕和区域均衡的发展目标,必须以农业技术研发为基础、以农业技术扩散和应用为先导、面向农民内在需求全面协同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最后,根据研究基本结论,分别从提升农业技术研发成果的内在质量、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与应用的转化效率、以及增加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内生需求等三个方面提出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创新促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