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人民四十年的不懈奋斗,目前我国正处于全民奔小康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今我国GDP总量居全球第二,综合国力也迈入强国之列。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步入攻坚区,遇到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当下我国3000多万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正亟待解决。政府大力引导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让金融工作渗透到祖国每个角落,以此有效降低贫困率。一般而言,有效的金融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贫困人口的数量,让贫困人口较快的获得经济回报,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和制度不完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合规渠道获得金融支持比较困难,或者大部分贫困人口的金融意识并不强。鉴于此,本文就青海省门源县农商行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至今的工作成果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门源县农商行在金融扶贫方面为当地贫困人口改善民生做出的贡献。在分析写作过程中笔者紧密联系门源县经济发展、人口、人均收入等多方实际情况,为做定量分析打好数据基础。本文以门源县四镇八乡(皇城乡、苏吉滩乡、珠固乡、麻莲乡、仙米乡、阴天乡、北山乡、西滩乡、浩门镇、青石嘴镇、泉口镇、东川镇)人数比例,分别于2018年8月20日和9月7日进行两次抽样性调查问卷调研活动,前后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收回376份,有效问卷数373份,问卷有效率达93.25%。在两次实地调研中,也得到相关部门金融扶贫工作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门源县农商行金融扶贫深入发展提出客观合理、行之有效的建议。本文主要可分为四大部分,首先,通过对贫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概括,分析我国目前贫困现状和导致贫困的理论分析,为本文的后续写作打好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青海省门源县社会经济发展和青海省农商行概况、贷款规模以及金融扶贫对农民资金支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分析,得出门源县农商行金融扶贫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第三,是本文写作的重点部分,通过笔者统计的相关数据和相关部门公开数据对门源县农商行金融扶贫贡献度做实证分析,先是用人均收入、第一产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金融扶贫贷款做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相关性显著,且每增加1万元金融扶贫贷款,人均收入就会增加69.604元;紧接着为了具体说明金融扶贫贡献度问题,笔者在通过ADF检验、Johansen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利用VAR模型方差分解测度门源县农商行金融扶贫贷款的贡献度问题,其结果显示:金融扶贫贷款对第一产业收入贡献度最高达12%,对人均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贡献度分别为3%和6%。最后,是本文给出的对策建议:金融扶贫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渗透的大工程,政府和银行机构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笔者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完善和唤起贫困者的金融意识为主,另一方面,当地农商行应提升综合实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相信金融扶贫工作会顺利摘得胜利果实,为门源县搭建起一个良性循环的农户经济圈。同时,希望本文对与门源县情况相似的地区,提供金融扶贫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