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一系列清晰筛选规则的“巨著”集合,展开平行研究。一个是爱德华·门德尔松提出的“百科全书叙事”,包含从但丁到品钦跨度近六百年的西方文学中挑选出来的七部作品。一个是浦安迪提出的“奇书文体”,包含明清两代六部中国古典小说。限于篇幅,在理论层面的平行比较之后,再单独从前者之中挑出《万有引力之虹》,后者之中挑出《红楼梦》,作为具体的实例进行文本层面的平行比较。意义在于证明这两种极其特殊的两种文体在形式层面具有家族相似性。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开展理论层面的平行比较。首先分别厘清“奇书”和“百科全书叙事”的概念,不仅要说明其各自对于文体的条件和要求,同时考察它们提出的意义、背景、局限以及相关概念的异同等等。接下去考察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可比性,即它们为什么是可比的?在那些方面是可比的?如何处理不可比的部分?这种比较能得出怎样的意义?概念的最终对接是否可能.第二章开始转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红楼梦》和《万有引力之虹》考察上一章得出的理论层面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哪些地方需要修正和补充?(当然,在具体开展分析之前,考虑到托马斯·品钦和《万有引力之虹》在国内远非曹雪芹和《红楼梦》那般近乎常识,故会专门先辟一小节介绍品钦其人其作的基本情况。)具体的分析从三个方面展开,即结构的对称性、对神话结构的使用、特殊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修辞特征和修辞效果。第三章专门考察两部小说的“大对称性”,因为这实际上表明小说并非按照一种松散拼凑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当然同样会指出两部小说在对称性上的异同及其原因。第四章专门考察两部小说对神话结构的运用,首先比较东西方神话叙事之不同,然后讨论在具体文本的使用中神话究竟是以怎样的形式发挥了何种效果?第四章专门考察开头和结尾这两个局部的特征,因为根据理论,这两部小说的开头应该具有提喻作用,并且应在提前到来的高潮之后附以漫长的结尾。同时我们考察这种情况是否为各自文类中的其它作品所共享,其原因何在。第五章专门研究修辞的特征和修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