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2003年初,以福建省作为第一个试点省份的新一轮林改通过“确权”、“发证”和“配套改革”等相关的改革措施,基本上实现了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确保收益权等各项改革目标,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林业建设,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也是最能动的组成部分之一,资金贯穿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成为决定其经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新一轮林改之后的福建林业而言,既拥有发展林业生产各个方面的先天优势,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其中在其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中,资金短缺问题特别引人关注。因此,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一是在新一轮林权改革的形势下,分析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的影响因素;二是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据以论证资金筹集与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计算相关系数,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全文共有六章,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文章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则对福建省商品林发展的现状,以及新一轮林改的概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福建省商品林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商品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突出了商品林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指出经营资金不足是福建省新一轮林改后林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新一轮林改的概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涉及林权的相关概念,以及该次林权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林改的主要成效,其中着重分析了“确权”、“发证”和“配套改革”这三项林权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包括文章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之一。分别从规范和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影响新一轮林改之后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其中第三章按照规范研究的思路,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可能影响新一轮后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的几个主要因素,具体包括商品林的特性、商品林资金筹集成本、商品林投资回报率、商品林资金筹集的政策环境、抵押担保物情况和林农的收入水平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的第四章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为例,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必要的实地调查,进一步实证分析新一轮林改之后的商品林资金筹集影响因素。即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所得到的数据,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与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计算具体的相关系数大小,从而得出了分析的结论,即目前对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林权证抵押贷款的难易程度,其他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商品林亩数(经营规模)、商品林经营周期、债务人如期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林农年收入、商品林投资回报率等,即商品林经营资金的筹集与林权证抵押贷款的难易程度、商品林亩数(经营规模)、经营周期、如期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林农年收入、商品林投资回报率等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林权抵押贷款对福建省新一轮林改后商品林经营资金的筹集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林权证抵押贷款正是在新一轮林改之后,在山林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方式,也是福建省新一轮林改中正在着力推进的一种配套改革措施,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上的分析结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福建省在新一轮林改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效。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及第六章,其中第五章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结果,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对应的政策建议,即应该通过进一步深化相关的配套改革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林农经营资金不足问题,具体包括:一要通过继续完善相关的林权管理服务机制,以有效地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从而实现不断地创新林业信贷融资模式和完善林业信用机制;二要努力促进新一轮林改之后山林资源产权的自愿、有序流转,以实现商品林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林业经营效率的有效提升;三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地延长山林产权的承包期限,从而增强各方投资林业的信心和决心,以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为文章的总结,提出了若干研究结论和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特色在于:针对目前相关的研究中,对新一轮林改之后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专门针对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太多,而且以定性的规范研究为主的状况,本文将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新一轮林改之后的商品林经营资金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论证,论证中根据必要的实地调研和相关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结合林权改革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探讨影响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林权证抵押贷款的难易程度是当前商品林经营资金筹集中影响最大的因素等相关的结论,这些研究结论有别于以往的相关研究,从而对林农经营资金的筹集及政府制订相关的政策规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